当前位置: 资讯 >> 橡胶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农业和农产品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焦点
2011-8-25 来源:中国经营网
关键词:能源瓶颈 农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粮食从古到今都是极为敏感和关键的问题。如何保障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中国目前的基本策略是要坚持粮食的自给自足,并设定了一个自给率95%的底线。在很多政策部门人士看来,靠进口粮食来解决国内需求非常危险,同时也很不现实。

  如果能够自给自足当然最好,毕竟粮食是一国之本。但问题是,中国越来越难以拒绝国际粮食市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表示,“去年大豆进口就达到了5480万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进口的粮食差不多相当于国产粮食的10%,也就等于突破了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线。”在安邦的研究团队看来,中国未来可能根本坚持不了自给率95%的目标,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中国用于粮食生产的资源已经不堪重负,包括水和土地。

  中国缺水毋庸置疑,但除了水量分布不均、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因素之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当的“人祸”导致的缺水恐怕是主因。这一方面体现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用水的挤占上。2009年,陕西渭南大旱,城郊的麦田里,土壤几乎成为粉尘;但渭南市区却是另一番景象,洗车行生意火爆,城市广场上的喷泉光彩依旧。一项研究表明,从1949-2007年,我国农业用水量自1993年之后所占比重开始下降,而工业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加。农业用水比重在1949年为97%,到2007年该比例下降到61.9%;与此同时,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分别由2.3%和0.6%上升到24.1%和12.2%。工业化与城市化当然会伴随着用水比例的变化,但这不能以损害农业及生存基础为代价。以近来严重干旱的云南为例,当地环保组织绿色流域主任于小刚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种植结构发生改变,原先的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方为了发展造纸业、林业,大量种植桉树、橡胶等速生林,这些林木素有“抽水机”之称,不但不蓄水,反而大量耗水,破坏了水土涵养。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遇到了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瓶颈,水电开发成为“救命稻草”,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用水的困局。近几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干旱,频率、持续时间和受灾程度屡创新高。在于小刚看来,近年来很多地方盲目上马一些引水式的小水电,或在上流截住水量,或让河流改道,原来的小河小溪水量减少甚至无水,农民无水可灌。某种程度上,中国的水电开发目标与粮食增产目标之间已形成事实上的冲突,今后必须在二者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否则,短期内投资回报更高的水电将成为粮食生产的梦魇。

  黑龙江是上述危险局面的一个真实写照。调查显示,黑龙江省黑土总体变薄,许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已经“破皮黄”,肥力严重下降,有机质呈下降态势,土壤氮素减少和速效钾明显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据统计,2009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378.3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2.4%。除面临保护耕地的压力外,粮食增产还将日益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扰。黑龙江省诸多河流在农业用水期常出现枯水甚至断流,地下水水位普遍下降。西部地区气象条件差,容易遭受旱情而影响粮食生产。2009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为0.5亿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8.1%,远低于全国37.4%的平均水平。作为中国的产粮大省,传统上土肥水丰的黑龙江的现状发出了一种警告: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被严重破坏,未来的粮食问题将日益尖锐。

  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土壤肥力被过度使用,导致生产能力下降。联合国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如果继续使用同样的农业技术,那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陆地淡水资源和沿海生态系统退化甚至彻底遭到破坏。

  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那么中国对于粮食进口的依赖就会持续加大。
一些国际粮食交易商预测今年中国仅从美国就要采购超过500多万吨的玉米,而包括美国专家在内的一些国际人士认为,未来5-10年之内,中国将成为美国玉米的最大出口国家。如此,中国需求就会成为刺激国际粮价走势的重要因素,就像现在的石油一样,很多资金可借此围绕中国需求做文章,中国从国际市场买粮,会陷入同现在进口铁矿石一样的境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中国具有很强的大国效应,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贱,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值得重视的现象。

  此外,中国“走出去”投资的模式也会因粮食无法自给自足而改变。过去是石油,如今扩展到铁矿石和煤炭,而将来就会是土地。像重庆市就大力鼓励本市企业“走出去”投资农业,而黑龙江北大荒集团近期更是在阿根廷里约内格罗州承诺在未来20年内投资15亿美元,开发30万公顷的耕地,生产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但这种趋势会面临极大的挑战,土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涉及国家安全、民族情感的敏感资产,近段时间西方对中国在非洲收购土地行为的指责就是一个预示。为此,中国需要强化对海外利益的保护能力,利比亚对中国投资造成的损失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一方面坚持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另一方面却在城市化、工业化、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侵蚀农业发展的基础。而后者根本看不到能够改善的迹象,长此以往,中国未来贸易和投资可能会不得不聚焦在农业和农产品上。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王)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