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再生棉纺织业:在绿色与环保中重生
2011-8-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再生纺织品 绿色 环保

    近日,“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第一次被写入“中国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并将于近期公布的消息,使“再生纺织品”成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一个新话题。按照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到2015年,全国纤维加工总量可望达到5150万吨,其中15%左右为再生纤维。

   循环利用——纺织业的必然趋势

  当前,全球的纺织业都遇到了原料和能源供给紧张的问题。纤维、淡水、石油和电力的缺乏对企业的生产造成了直接影响,而纤维的供给形势尤其严峻。2005年以后,棉纤维产量的增长幅度非常小,但是市场的需求却一直在增长,这就导致了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巨大缺口。如果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均棉纤维消费量都达到美国人均棉纤维消费量的水平,我们每年将需要4.7亿包棉花。如此紧张的原料供应,就要求我们更要珍惜现有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服装制造是“污染大户”,不仅会浪费一些纺织品,而且从原料到成衣都在排放有害环境的物质。我国每年服装的产量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纺织品能够循环利用,不仅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世界纺织业未来发展可以寻求突破的方向之一。
  再生纺织品,这一曾被关注又被冷落的话题,很是耐人寻味。从材料回收开始,再生纺织品最早呈现的形态是回收棉、回收涤纶纤维,技术进步又带来各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低碳经济要求“从摇篮到坟墓”都有碳的标志,以此约束生产流通中对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再生纺织品则实现了“从摇篮到摇篮”的真正循环利用,是低碳的终极回归。

   纺织品再生——发达国家的实践应用

  纺织品怎样再生?通常将生产中或生产后可以再用的废料回收利用后生产的纺织品定义为再生纺织品,如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纺织品,就是典型的再生纺织品。再比如在一些秀场上出现的“可乐瓶服装”、“编织袋翻新书包”,都是再生纺织品。更直白的解释是:一件衣服穿完了,重新回到工厂,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变成另外一件衣服。
  在有些发达国家,这件事已经做得很好。纺织品回收与再生在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美国国会和欧洲议会颁布法令,规定纺织品只要挂上“再生”的标志,售价就可以比平常纺织产品提高10%。开始的时候,人们也不买账,但是经过22年的宣传和推广,为了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现在消费者逐渐认同了再生纺织品,很多人看到有“再生”标签的衣服就愿意掏钱购买。
  欧盟2008年还修订了《废弃物框架指令》(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计划,旨在让欧盟公众和企业能够更积极地推动各类资源的环保再生。目前,回收材料的使用在欧洲备受纺织服装行业的青睐,许多世界知名品牌和国际大买家已着手开发或大量采购相关的再生纺织品,如美国环保再生纤维与纱线制造商Jimtex Yarns、日本帝人纤维公司、英国成衣零售商马莎百货和美国百货零售商沃尔玛等。

   再生纺织品——中国的积极探索
 
  中国也在号召使用再生纺织品,宣传了近10年,但是普及程度与欧美国家尚有很大差距。大约10年前,中国开始号召进行纺织品的回收与再利用,但却没能推行开来,因为成本太高了——首先要把旧衣服收回来,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洗、分解后,再加工成纺织品。这个过程使回收再利用的纺织品比生产全新的产品要增加很多成本,必须要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企业才能够生存和获利。但是经过回收再利用的纤维性能上肯定比第一次使用时有所降低。花更多的钱买性能差的东西,“性价比”实在不高。目前,国内只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是大规模回收再生的。
  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我国的纺织生产和出口企业为了促进纺织产品出口,顺应国际绿色贸易潮流,正在加紧研发、生产再生纺织品。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等原因,一些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已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浪费和环境污染,因而使得再生纺织品只是穿上了“绿色”的外衣,而并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比如在一些地区的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褪色废水(含有机氯),对未褪色、无效的废布角料进行焚烧,这些落后的再生品加工过程反而造成了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更大程度上的环境破坏。
  虽然,真正做到纺织品的回收与再生要付出高昂成本,但这仍将是未来的发展之路。单靠企业或行业的力量难以承载,更需要 社会能营造一个真正绿色的纺织品消费环境。
  发展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最重要的是相关企业进行生产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再生棉纺织业转型升级,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应该加快再生纺织品的相关研究和技术攻关,通过政策对再生纺织品企业进行产业扶持,让“再生服装”能够生产出来,真正穿在身上。
  除了技术攻关和产业扶持,如何让普通消费者从内心接受“再生面料”、“再生服装”这些“新生事物”,也是一道需要迈过的“坎”。最近,上海开始向一些试点小区的家庭赠送干、湿两种垃圾筒,其中,干垃圾筒可放置废旧纺织品、塑料瓶等用于循环利用。但如果这些垃圾“摇身一变”为“再生服装”,能否为消费者接受还有待检验。“再生服装”不是“黑心棉”,不是“垃圾服装”,应该通过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认识,打开再生纺织品的消费市场。同时,要从政策规范、法律保护、标准制定、市场引导等多方面进行推动,保证“再生服装”是“安全服装”、是“放心服装”,解除消费者的顾虑。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