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5日被媒体曝光至今,关于锦湖轮胎的负面报道不断,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是媒体故意找碴,还是锦湖需要进行反思?答案不言而喻。
树欲静而风不止。
在锦湖极力想让“召回事件”自然冷却时,昨日两则关于锦湖的新闻又将其反推至媒体和网友的视线之中。
据《证券日报》报道,曾代理锦湖轮胎危机处理的律师黄进,向锦湖索要律师费24亿元,并向媒体爆料锦湖风波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另一条新闻则让人心情沉重。《北京晚报》的报道称,车主周先生驾驶配备锦湖轮胎的别克轿车在高速路上行驶时,没有发生撞车却车毁人亡。轮胎上的鼓包和裂痕让死者家属认为锦湖轮胎存在质量问题,委托律师准备将南京锦湖轮胎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以及北京的汽车销售商一并起诉索赔。
关于车毁人亡的事故,笔者无法给予更多评论,因为这需要相关部门运用技术手段对事故作出调查,对涉及的锦湖轮胎及上海通用别克轿车的质量问题进行鉴定,给事故人和相关品牌一个明确的说法。
但对于黄律师的爆料,诸如内部矛盾导致不规范生产被媒体曝光、召回计划草率被质检总局否定、就召回范围讨价还价等细节,则有太多耐人寻味的地方。笔者就这些问题向锦湖中国求证,某工作人员表示需由新闻发言人赵华桥做对外发言,但赵华桥的手机未关却一直无人接听。
如果黄进律师的爆料属实,则凸显了锦湖管理欠佳、对中国消费者缺乏诚意等问题。
从3月15日被央视曝光至今,锦湖先后经历了产品召回、长春工厂工人罢工、南京工厂被投诉污染严重等问题,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事故不断,而按照锦湖及其公关公司相关人员的说法,锦湖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是媒体故意找碴,还是锦湖需要认真反思、作出改进?答案不言而喻。
纵观锦湖事件,以下几点建议恐怕是锦湖轮胎的当务之急。
一、锦湖需要拿出诚意。平心而论,任何企业都难保产品不出现质量问题,但事后的处理态度却往往是决定事态走向的关键。
和锦湖危机离得最近的一个案例,是丰田在全球范围内宣布召回。当然,锦湖的相关人员说,丰田是整车制造商,实力雄厚得多,危机公关的能力也强,但在无关公司财力的“态度”面前,丰田无疑值得锦湖学习。
丰田章男在美国接受安全部门的质询后,立即直飞北京向中国消费者表示歉意,虽然事后证明丰田被美国政府摆了一道,丰田的问题没有预先描述的那般严重。而反观锦湖,如黄进律师所说,“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锦湖轮胎一开始拒不承认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还指责中央电视台报道失实”。虽然此后,锦湖中国董事长李汉燮去央视鞠了一躬,但这距离被央视曝光已经一个月了。
而从一些细节来看,锦湖所欠甚多。《证券日报》报道中黄进律师称,在第一次的汇报后,由于锦湖轮胎的召回计划过于粗糙,被国家质检总局全盘否定,“锦湖轮胎的这个召回计划仅仅就两页纸,只能说是个打算”。黄进还透露,自己曾向锦湖轮胎的方面询问其对召回计划是否有想法,“可锦湖方面的人都低头不语,我只能自己动手写了……除了召回范围和召回批号是由锦湖自己来制定的外,其余都是我自己当时手写的”。
让人产生联想的是,笔者于7月25日致电锦湖中国时,对方表示宣布召回三个月后的最新的数据为7.5万条,为召回总量的1/4,且对方表示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中消协的律师蒋苏华表示,锦湖在当初提交召回计划时就应有明确的召回时间,且由于轮胎属于汽车关键零部件,对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重大影响,轮胎的召回应是“立即和及时”的,如果本应召回的轮胎未及时召回并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企业方面将可能面临惩罚性赔偿。
无论是在召回态度上的“无奈”,还是后续进展的缓慢,都无法让消费者和媒体看到锦湖的诚意。而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任何品牌想要在此谋求发展,就必须给予中国消费者足够的尊重。
二、锦湖需要更规范的管理。无论是天津工厂被曝光,还是长春工厂罢工,锦湖内部的管理也亟待改进。
虽然天津工厂最终以个别工人违规操作为结论,但从黄进律师的爆料来看,是内部矛盾才导致被曝光。仔细想想,这样的“个人违规操作”或许早就为厂方所知或是惯用动作,否则个人的偶然动作很难在某一具体时间内被捕捉到。
在被央视曝光前,锦湖天津工厂可以随意进入,锦湖长春工厂在因罢工而被媒体报道前也是如此,虽然这为媒体曝光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仍可视为管理的细节不到位。
从长春工厂的工人罢工事件中,锦湖也应反思对中国工人的态度及激励制度是否合理。锦湖轮胎在OE配套市场长期居于首位,但其员工却并未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长春工厂的工人工资税后只有1200元左右,且建厂几年时间内工资无明显涨幅,工人最终因不满待遇过低而罢工。
长春工厂罢工三天后,消息才经由论坛、微博等渠道传出,而此时笔者致电锦湖相关负责人时,对方竟表示不知情。如果该负责人不是故意对笔者隐瞒,那便只能理解为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和体系存在问题了。
三、锦湖需要本土化锻炼。居于配套市场的锦湖,显然并不十分了解中国国情,在危机发生后也不清楚该如何直面消费者与媒体,也缺乏相应的人员配备。
由于锦湖公司的机制,管理层及重要岗位多由韩方人士担任,一些重要发言也多由韩方高层来完成。在锦湖危机前,锦湖中国甚至没有新闻发言人,在5.15日李汉燮与媒体沟通后却被反指“翻供”后,锦湖认为需要一位了解中国市场的新闻发言人,才匆忙指定一位中方人士担任。
而对于媒体所希望了解到的召回数据、罢工情况等信息,锦湖方面也多是遮掩态度,缺乏积极主动的信息披露,锦湖方面希望以此来“自然冷却”,但在消费者和媒体眼中,却是另一层含义。
就锦湖公关团队而言,个别人员的公关技巧也有待提高。锦湖中国的相关负责人曾数次迁怒于笔者对锦湖的报道,虽然事后又连连道歉,但过于冲动的性格显然并不符合公关岗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