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紧缩政策仍将持续
OECD最新综合领先指标显示,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其中欧元区国家整体略微丧失增长动力。就美国而言,经济复苏总体缓慢但未衰退,主要引擎就业与信贷的复苏支持消费,但通胀压低个人实际消费,从而造成经济复苏缓慢。欧洲方面,欧债危机仍困扰欧元区各国,尽管短期内流动性风险不大,但中期债务违约风险仍高,政府财政改革成效将决定后市欧债危机的发展方向。
国内方面,我们认为,在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经济放缓尚未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的情况下,控制通胀仍将是三季度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短期内货币政策依旧从紧。但由于经济趋冷和CPI回落具有滞后性,亦不支持货币政策持续紧缩,货币管理当局对加息会比较谨慎,仍将倚重数量型工具对流动性进行动态调控。
总体而言,由于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包括中美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这对投资人心理可能产生微妙影响,市场资金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风险资产产生一定的厌恶情绪。但领先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在下半年的表现会好于上半年,部分投资人认为当前的全球性经济放缓有可能只是复苏途中的一次停歇。因此,后市商品市场将在这两种心态的博弈下剧烈振荡,宏观政策的变化将显得尤为重要,国内调控政策的变化将会左右PTA后市的价格变化。
油价重心仍有抬升动力,PX有望探底回升
近期NYMEX原油围绕100美元/桶横盘整理。中东局势的不确定性依旧是市场的催化剂,而中美经济的复苏状况直接决定原油供需平衡的程度。尽管OPEC会议决定维持生产配额不变,但高油价环境下各成员国并没有严格遵守配额限制,下半年是否会出现供需缺口依旧充满不确定性。CFTC数据显示,目前基金的原油净多持仓仍在19万手左右,并未回到中东动乱以前的水平,这表明资金对原油依旧看好。我们认为,后市油价重心仍有抬升动力,能源化工产品依旧存在来自源头的支撑。
尽管当前PX供应过剩,但国内三季度PTA新增产能集中上马,随着部分买家在当前价位补仓,加上新增装置需求的集中释放,后市PX价格有望探底回升,从而对PTA产生一定成本支撑。
短期新增产能对市场冲击有限,但供应逐步过剩不可避免
尽管5–6月份多套PTA装置停车检修,市场供应相对偏紧,但下游聚酯厂备货并不积极,产能增加预期使其对PTA后市并不看好。从供应端来看,6–9月份为新增装置集中投产期,逸盛宁波、逸盛大连以及海伦化学共390万吨新产能即将开车,加上年初江阴汉邦60万吨投产,至2011年末国内PTA总产能将超过2000万吨。若四季度新产能全部顺利运行,则月度理论供应能力同比增加约38万吨,考虑每个月50万–55万吨的进口量,月度供应量将在215万–220万吨。但是,由于新增产能全部达产最少也得1–2个月的时间,逸胜宁波和大连的270万吨新产能全部投放市场应是8月份以后的事情,而海伦化学150万吨装置正常达产要到四季度。因此,尽管PTA供应逐步增加是不争的事实,但至少6–7月份对市场的冲击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大。
从消费端来看,由于纺织设备交货进度问题,上半年聚酯新增产能200万吨左右,低于预期的300万吨,而下半年新增产能可能也在这个水平。另外,从月度消费来看,正常情况下下半年的聚酯产量一般都会较上半年增长4-10个百分点,若按最好的水平计算,2011年下半年的聚酯月度产量最多也就230万–240万吨,综合其他领域应用,PTA月度消费量最多200万–215万吨,PTA将会出现10万吨/月的过剩,后期供应逐步过剩不可避免。
聚酯产品上涨动能减弱,后市或相对平稳
尽管当前聚酯环节基本面依然健康,但由于PTA产能释放,加上MEG经过前期南亚事件的炒作之后也进入振荡状态,聚酯厂对原料的采购心态产生比较微妙的变化。而下游织造厂经过前期持续性的集中采购,多数备货在10–15天,部分较高在30天附近,加上涤纶丝在去库存阶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尤其是前期超跌的偏细旦FDY上涨幅度多在千元以上,下游工厂对涤纶丝进一步追高采购的积极性不强,从而压制了行情的继续涨升。我们认为,当前涤纶丝的持续上涨力度开始减缓,近期的反弹或将面临尾声,聚酯涤纶短期阶段性的顶部或将出现,但由于库存相对偏低,短期价格下降的意愿不强,市场将进入相对平稳的振荡周期。
PTA反弹动力不足,中线跌势仍将持续
纵观当前行情,尽管二季度市场已经逐步消化PTA增产、下游限电等诸多利空,聚酯去库存化基本完成,PTA期价存在技术性反弹的需求,但全球经济放缓,商品市场振荡加剧,难以出现单边行情,加之国内政策依旧从紧,PTA在基本面压制下难以走出独立行情,短期振荡市仍将延续。从中线来看,尽管PX有望企稳,但由于三季度新增产能集中投放,PTA产业链存在利润重新分配可能,PTA价格重心继续下降不可避免,PTA期价指数不排除下探8850一线的可能。
从时点来看,二季度经济数据出台以前政策可能再度出现真空期,不排除PTA在资金作用下持续小幅反弹可能,但出现大级别行情的可能性并不大,后期需等待政策面的进一步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