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副秘书长杨峻,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秘书长郑俊林,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朱兰芬,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付保宗,美国国际棉花协会中国总监毛凯琳,以及来自国内外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的100多名代表出席了论坛。
据统计,2010年国内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4130万吨,其中化纤加工量2887万吨、棉花1144万吨、羊毛40万吨、麻50万吨、丝10万吨。许坤元分析指出,“十二五”期间,随着原料结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纺织工业将实现稳定较快发展,预计2015年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5150万吨~5500万吨,其中化纤加工量3900万吨~4250万吨,棉花加工量1150万吨,毛、麻、丝加工总量约100万吨。“随着化纤在纺织原料结构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加快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生物质纤维的研发应用,建立纺织再生纤维循环利用体系成为紧迫的课题。同时,要提高天然纤维产品的附加值,加强棉、麻等天然纤维良种培育及推广,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海外投资建设纺织原料基地。”许坤元说。
高芳对国内棉花供求形势进行了分析。根据预测,2010~2011棉花年度国内棉花产量约665万吨,国棉抛储100万吨,预计进口300万吨,合计资源总量约1065万吨;而消费预计将达到1060万吨,供需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高芳认为,近期棉价走低是自去年高位运行以来的理性回归,但棉价的剧烈波动,必然对下游纺织行业造成严重影响。共同维护棉价平稳、实现新旧棉花年度的平稳对接,有赖于各方共同努力。
毛凯琳向与会人士介绍了美国及全球棉花市场的生产、消费情况。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棉花存储量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美国棉花产量也不容乐观。但是,全球棉花消费量还在继续上升,世界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对棉制品非常青睐。供需之间的矛盾,将使棉花低价时代一去不复返。她指出,世界纺织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化,比如美国市场上“中国制造”的标签逐渐减少,来自孟加拉、泰国、越南等国家的产品逐渐增多,而中国的内需市场正在强劲增长。
论坛上,化纤、棉纺等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以及吉林化纤、浙江富丽达、欧瑞康集团等企业代表就相关行业及细分产品的情况进行了交流。
据介绍,举办中国纺织原料市场论坛的主要目的,是在世界及中国纺织原料格局加快发生变化的时期,站在全球资源配置的角度,为行业各方提供探讨、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引导企业根据形势变化找准定位,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并通过长期格局变化理解短期原料市场行情的波动。同时,论坛通过加强产业链的横向协作,致力于探寻一种新型合作模式,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该论坛从今年开始将每年举办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