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全国关注的国内最大的“毒地”被退事件终于有了结果。5月11日,武汉市启动了该市首个化工企业土地“排毒”工程——汉阳赫山地块的原武汉农药厂污染土地修复工程,耗资2.32亿元,单体项目属国内最大。另外,该局还对该市7处涉污地块进行调查评估,确定了4处土壤修复试点,其中硚口古田化工区修复工程规模最大,目前工程建议书已编制完成。据初步统计,武汉市整个治理、修复工程耗资或达40亿元。
赫山地块面积约29.68万平方米,是原武汉农药厂厂区。该农药厂在此扎根数十年,2003年整体搬迁。2006年3月,武汉市将该地块挂牌出让给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三江房产)。2007年2月,三江房产在进行桩基作业时施工方发现“此地有毒”。相关部门通过现场勘查并经检测后确认,该地块已被农药化学物质污染,土壤中含有大量六六六和滴滴涕等现已禁止的农药化学成分,其最大特点是化学稳定性强,深埋地下多年也很难降解,最终引发了这起全国最大的“毒地”被退事件。
对此,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环保部门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拿出修复方案,并斥资2.32亿元对赫山地块进行修复。修复工程包括污染土壤挖掘及清运、污水处理、土壤修复、场地平整等,修复后将符合居住用地标准。
武汉曾是重化工业城市,三环线内化工生产企业共127家,其中硚口区就有99家。硚口化工企业搬迁后,共腾退土地270万平方米,武汉市环保局调查发现,污染土壤面积将近84万平方米,测出汞、铅、砷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可以初步认为该地区部分土壤也已受到重金属污染。
据了解,对上述地块开展治理、修复,将彻底消除这一地区的化工企业污染和环境隐患,经过修复处置后的土地大多用作房地产及商业设施用地,为城市发展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该局在修复项目建议书中提出,将通过土壤固化、淋洗、化学氧化还原和热解吸等技术,对古田化工区的受污土壤及地下水进行修复,预计耗资24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硚口区古田化工区包括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武汉力诺化学集团、武汉无机盐化工厂、武汉双强化工有限公司、武汉方圆钛白粉有限公司在内的所有化工企业,都感觉到了压力。他们对武汉市规划的以年产80万吨乙烯项目为龙头的武汉化工园区充满了期待之余,更多则是对与古田化工企业实施搬迁有关的规划细则、搬迁政策尚未明晰化感到不安。
“对于污染土地修复的做法,我们极为赞成,这是惠及民生的大好事。如果中央或者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出资‘排毒’,我们绝对支持,并积极配合,包括在技术上给予重点倾斜。作为即将搬迁的武汉有机来说,无疑是二次创业。企业包袱很重,仅安置职工这一块就很困难,尤其是‘4050’人员又多,且政府给的土地补偿款有限,实在是无力来做这些事情。政府可以适当抬高土地出让金,抽出资金搞污染土地修复工程,不应强加到搬迁企业或开发商头上。
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烈说。
武汉双强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清也有同感。他认为,化学工业既是装置型,也是优势技术、资金密集的产业,由企业全部负担搬迁资金的筹措十分困难,更谈不上花钱去修复污染土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黄志伟告诉记者,修复、复原污染的土地,是国家早就确定的国策,即使是边远的山区,也要求生态复垦。武汉作为中心城市,修复污染的土地、防止污染的土地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是必要的,也是武汉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
黄志伟同时认为,汉阳赫山地块加上古田化工区修复,耗资高达26.32亿元。如果计入其他污染地块,耗资或达40亿元,占武汉市2010年税收的13%。如果是政府行为,则可能给市民带来很大的负担。如果是技术需要,涉及如此大的资金,环境风险评估应召集国内专家会审,将不必要的浪费减至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