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6个月就可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绿色”餐盒,年底将“诞生”滨海。
近日,坐落于滨海新区的全球最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生产基地的部分产品进入客户试用阶段。在市场推广帷幕徐徐拉开的同时,基于PHA应用的一条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餐盒生产示范线,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第三季度正式投产运营。
绿色环保回归自然
降解后可继续用于农作物生产
“年底即将投入市场的餐盒,其防渗水、防渗油、保温、卫生等性能都将是同类产品中最好的。”天津国韵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总裁吕渭川告诉记者说:“这些餐盒最显著特点就是绿色环保,其原料来自可再生的生物基而非石油基,其被遗弃后,在河水、海水乃至污水、土地中,3至6个月即可被微生物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完全降解后还可继续用于农作物生产。”回答这种可降解餐盒价格是否昂贵时,吕渭川举例说:“传统餐盒的原料需求约是20克/个,而新餐盒的需求约是5克/个。虽然新餐盒的原料成本高,但其总成本还是比传统合法餐盒略低些。”
小餐盒串起循环产业链
“排放碳”―“食品碳”―发泡剂
目前正在试车的完全可降解餐盒生产示范线,包括了从PHA母料到餐盒成品的全流程生产工艺,从2007年至今,经历了中试、生产设备工艺改造等4年的蛰伏期,预计三季度可正式投用。“我们对原PS(聚苯乙烯)餐盒生产线的设备及加工工艺各方面都进行了改良,使其能有效满足PHA餐盒的生产需求。”
据吕渭川介绍,传统发泡剂“丁烷”,成本高且不卫生也不安全,利用新区二氧化碳供应充足的优势,用二氧化碳进行取代,环保卫生又质优价廉,这种工艺创新在国内也尚属首次。“随着规模的扩大,生产PHA餐盒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量也将逐步增加,如生产10万吨,所需二氧化碳就为1万多吨。”
据悉,目前坐落于大港的天津联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即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食品级二氧化碳生产企业,而其原料又全部来自天津石化在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
抢占新材料市场先机
双箭齐发国内外市场
国家“禁白令”、“限塑令”等政策,为生物可降解原料供应商及相关企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缺口。“目前国内生物可降解原料的市场需求与实际供应能力比大约是4:1,国内整体产能尚不足10万吨,而仅餐盒需求就达40多万吨。”吕渭川说。
国外市场同样“钱”景大好,今年初,意大利规定,所有石油基塑料袋都将禁止使用;欧盟也提出到2012年,30%的塑料制品要达到可降解,国内很多相关企业现已积极谋划海外市场。“国韵生物的PHA目前已通过欧盟的生物基认证,现正在做欧盟及美国的生物可降解论证,正全力为打通国际市场做准备。”吕渭川说。
新区积极投身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并非国韵生物一家。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新厚表示,丁二酸是生物可降解塑料PBS的前体,该项目产业化可有效促进新型生物材料行业的发展,现研究所已与新区企业合作开展了丁二酸项目的中试项目。
相关链接
PHA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为淀粉、葡萄糖等可再生产品,经提取、制粒等工艺,PHA成为生产可降解材料下游产品的母料。根据市场不同需求,可生产一次性餐具、无纺布、包装材料、农用覆膜、玩具、包膜、胶、纤维等多种可降解产品,降解时间为3至6个月,而传统“白色污染”的降解则需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