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塑料 >> 行业动态 >> 正文
废旧塑料加工黑作坊聚集慈溪营房村
2011-4-22 来源:宁波日报
关键词:塑料粒子 废塑料 黑作坊

    “两三年前,我们这个小山村就开始出现废旧塑料加工的‘黑作坊’,到去年下半年,一下子又涌入四五家,成片的污染企业把我们原本山明水秀的村子搞得乌烟瘴气。”昨天一早,宁波日报87777777新闻热线接到慈溪村民张先生的举报,称他所在的观海卫镇营房村里有10多家这样的“黑作坊”,形成了塑料粉碎、清洗等一条龙加工,严重污染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黑作坊”旁的臭水沟 污水直排村里小河

    空气中恶臭难闻河水又黑又臭

    昨天上午,记者根据村民张先生的指引来到了他居住的慈溪观海卫镇营房村,虽然一进村就闻到了阵阵难闻的焦臭味,但还是费了一番周折才在营房山一处隐蔽的山脚边见到大片聚集的“黑作坊”。
    在最靠近山脚的一处矮平房门口,记者见到一辆正在装载废塑料粒子的农用三轮车,几名工人正从平房内把一麻袋一麻袋粉碎了的废塑料往车上装,原来这里是个仓库。“你们收不收废旧塑料?你们老板在不在?”记者假装有废旧塑料要出手,与工人搭讪。“什么料我们都收,只要价格公道。留个电话给我,跟我联系就可以了,我们也可以上门收货。”一名自称业务员的工人随即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知记者,希望保持联系。
    趁机,记者将这个仓库打量了一番,只见百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堆满了包装好的一袋袋废旧塑料,地上也四处散落着各种颜色的塑料片。
    从这个仓库出来后,记者就绕着这片作坊区转了一圈,发现这些加工厂几乎都是大门紧闭,而且门前没有任何门牌、厂牌。不少加工厂内都竖着烟囱,厂后都有水渠或者水沟通往村里的小河,这条小河早已乌黑发臭,成了一潭死水。

    厂子里机器轰鸣烟囱冒着黑烟

    白天这些厂都关着门,难道它们停产了?村民们解释说:“为了躲避有关部门的查处,这些加工厂绝大多数都在晚上生产,只有赶工期时才在白天生产。只要看看厂里的烟囱有没有冒烟,听听厂房里有没有机器的轰鸣声就知道了。”在村民的指点下,记者发现了两家正在偷偷生产的“黑作坊”。
    随着一阵狗儿的狂吠声,记者敲开一家烟囱正在冒黑烟的“黑作坊”蓝色的大铁门。正对着大门就是一个清洗废旧塑料碎片的简易车间,两三个工人正将满地的塑料碎片通过传送带送入车间的清洗槽内,然后又把这些清洗过的塑料碎片捞出来晒在空地上。在另一个车间内,工人们则用晒干的塑料碎片加工成一个个黑色的塑料盖子。车间内弥漫着恶臭,但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口罩之类的任何防护,一股股黑烟正从这个车间的烟囱里冒出来。记者又在这家 “黑作坊”四周转了转,发现从这里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向村里的小河,河对岸就是一片片稻田。
    在另一家废旧塑料加工作坊内,记者还意外地发现他们同时也在回收加工废旧金属、电路板等。从工人的口中得知,车间内一个浸泡着不少废旧电路板、金属块的水槽内装的都是强酸,而加工后产生的污水也是直接排到村里的小河里的。工人们坦言,他们也很清楚这种污水的毒性,不然这家厂也不会被从其他村赶到这相对偏僻的营房村。
    跟这家“黑作坊”一样,记者从另外几家“黑作坊”了解到,他们几乎都是去年年底前从别的村镇搬到这里的。由于他们自己也很清楚这行是高污染的行业,相关部门对此审批非常严格,因此作坊的老板都不会主动去申领合法的经营执照,就连自己在哪里办了什么厂对外也都是闭口不谈的。

    “毒瘤”不除村民担心环境难以好转

    曾经山明水秀的小山村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污染严重的“黑作坊”,村里的环境几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营房村村民对此深恶痛绝。
    “白天没几家厂生产,空气已恶臭弥漫,到了晚上都开工了就不用说了。我们一年到头天天晚上都关紧窗户睡觉,就算如此,半夜里还常常被臭味熏醒。”村民周女士的家离这片作坊区虽然有三四百米,但黑作坊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明显,她十分担心孩子们的健康会受影响。
    而村民罗师傅更担心的则是自家的农作物,他气愤地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小河的受污染程度还没这么严重,可现在河岸边已寸草不生,这条小河以往村民都用于灌溉,如今谁都不敢再用这水去浇地了。这些‘黑作坊’排出来的污水,不但酸性很强,而且重金属含量也不会低,用这样的水去浇农作物,就算长出来了,谁还敢拿这些农作物吃啊!”   
    村民们都担忧,这些渗透到土壤深处的污染物质,不是一两年就能治理好的,营房村的环境短期内很难再恢复到以前的山明水秀了。
    虽然如此,但村民们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对这里聚集起来的“黑作坊”依法予以取缔,切实解决这里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要让营房村这幕环境被破坏的悲剧再续演下去。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