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拿什么买石油?
2011-4-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Addax石油公司 中国石化 中国石油
    北非—中东的乱局一时间还不能平息,国际石油价格却已被炒上了天。
    3年前,金融分析师们四处贩卖一种叫“石油顶峰论”的噱头,说过不了几十年,石油这种工业化时代的地球血液就要枯竭了。于是,在每桶200~300美元的高声叫卖中,国际油价终于触及了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点。随后呢,一口气跌到了33美元。今天,油价又蹿上100多美元了。
    经济学家们总拿简单的供需矛盾来直观地分析油价,可事实总是超出预期。没有任何人能拿出数据来,证明3年以来世界石油的供需之间会有四五倍的巨大变化。石油业内的总体共识是,全球油气的供需一直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目前世界石油生产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利比亚的日产量不过全球总量的3%。全球天然气市场甚至每年有2000亿立方米的过剩产能。
    关键在于谁来定价。
    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称,国际石油定价权经过了几次演变。最初,油价由西方垄断寡头石油公司定价。后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联合起来,自己定价。不过,自从1970年石油用美元结算成为行规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石油期货价格,就成了定价基准。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在130多亿吨左右,通过现货市场的交易量只有20亿吨左右,大部分都没有进行实物交割。6倍以上的巨额虚拟交易量去哪儿了?都拿去当做赌钱的筹码了!
    股民看得比较清楚。一个很简单的推论,如果把全球金融资本市场整体看成一个大股市,高油价就是典型的“板块轮动”,从股市、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等投机项目中逃出的“热钱”,可以选择时机,分别进入石油、粮食等期货市场,借助噱头连续拉抬,无非是吹大另一个泡泡。换种说法,在所有金融产品价格波动的背后,都有庄家或者叫“资本大玩家”的阴谋操纵。
    找到足够证据来证明这个“阴谋”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全球金融市场这个大池子里,在缺乏真正有效的跨国度、跨领域监管之下,“资本大鳄”就是这里的主人。他们为所欲为,谁能真正抓到他们的把柄?谁又敢揭穿这些强大势力“密室而谋”的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说,美国的金融巨头们靠“玩钱”去大把挣钱,试图用虚拟经济去支配全球的实体经济,掌控全球的价格。虚拟经济玩来玩去就是“价格”两个字,汇率、利率、房市、股市、油价、粮价等,“谁掌控了定价权谁就可以掌握世界经济的命运”。他这么说,言下之意是中国人拿人家没办法。
    油价持续高涨,美元指数下跌,一扬一抑之间,美国实现了最伟大的套利。美国是“核心货币国家”,全世界都认“绿票子”,只要开动印钞机,就能用纸币轻易换取石油。卖油的国家挣足了美元,而这些“石油美元”同样还要循环流进美国金融市场,寻求保值增值,本身就在为美国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埋单。
    美国经济不在乎高油价。耗油量大的制造业都转移了,油价再高,对美国经济不会构成实质影响。近期美国还高调宣布它在国内发现了很多新油田,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竟然出现了“石油自给论”。惟一的麻烦是,高油价可能让美国老百姓手头紧一点,但反正过惯了寅吃卯粮的日子,房贷、次贷、信用卡都“危机”过,有啥可怕?大不了把大排量的油老虎换成日本节能车,省油省钱还接济了灾民。
    中国则不同。“中国制造”为全球提供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里,大批跨国公司把加工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这就造成一种格局:中国为全世界生产,却消耗自己的能源,或必须用高价去购买。今天,中国经济本身就利润微薄,再被高油价这么一挤压,更是逼近赔本赚吆喝的境地。中国工薪阶层本来就工资低廉,这油价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涨了快3倍,许多普通家庭似乎离“汽车时代”越来越远了。
    这也难怪。去年中国消耗了4.3亿吨油,进口2.4亿吨,对外依存度是56%。中国石油的老总蒋洁敏算过一笔账,2010年中国汽车增加1800万辆,如果每辆车一年烧掉两吨成品油,成品油的年消费量就新增3600万吨,需要原油5000万吨。这样2011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增加两个百分点都是保守估计。按这个速度,“十二五”末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6%,超过美国。可中国是贫油国,目前自产两亿吨,余量极其有限。怎么办?只能“走出去”。
    一份研究报告称,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买油的并购开支达182亿美元,占全球油气交易总量(1440亿美元)的13%。2010年增长到293.9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157.4亿美元)用在拉美地区。中国的石油公司已在31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并在其中20个国家拥有权益产量,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苏丹、委内瑞拉和安哥拉等国。
    2010年中国石化以24.5亿美元收购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XY)的阿根廷子公司100%股份。此前的2009年,中国石化72.4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创下了中国最大的一笔海外买油项目。
    中国石油也不含糊,近期在沙特和伊拉克都有大项目合作,据称其未来10年要投资600亿美元,将海外油田年产量提高至2亿吨。这是个很有雄心的计划。2010年中国石油的产量才2.5亿吨,海外产量8800万吨,想完成计划,要翻番都不止。
    中国经济对石油需求的迫切溢于言表。有战略规划学者指出,把地图摊开,全球石油布局可以勾勒出一条“倒U形的战略轴线”,即从南大西洋两岸(包括西非和巴西的深水区),经过非洲的乍得、苏丹,到波斯湾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经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再到俄罗斯,经过俄远东地区一直延伸到北美洲的加拿大,再经美国,到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和巴西。围绕这条轴线,中国找油和买油的思路是,“突出中亚—俄罗斯;加强非洲;拓展美洲;做大中东,抓住两伊;推进亚太。”其实说白了,就是“哪里有油哪里就有我们的好兄弟”。
    可关键问题不是“油在哪里”,而是“拿什么去买”?别忘了定价权不在中国手里,一不留神,买什么什么涨,卖什么什么跌,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都被说成是“老大难”问题,拿在手中的“绿票子”直烫手。这方面还需要新思路。
    中国经济的优势是生产能力强大,产品价廉物美,人民勤劳肯干。发达国家工人娇气,没有先进设备不爱干;发展中国家工人懒散,缺乏经验不会干。什么脏活、累活、苦活儿,中国工人总是舍我其谁!曾到非洲做过调研的经济学家李才元说,中国人“走出去”,手里的法宝是实业。
    他认为,中国企业盖房子、修公路、建电站、造水坝,要人出人、要力出力,国家支持,员工给力,技术能力也越来越强,所以惟一的出路就是“实业换资源”。这个世界经济的循环暂时是以美元牵头的。美元是中介,从实业和资源两头儿吸食利润。那么我们能不能绕过它去?
    国内石油业一位领导去伊拉克考察油田现场,一看傻了眼:营地里五层防护,挖的壕沟,架着铁丝网,营地有好几平方公里,为什么那么大?火箭弹打过来,不容易打中目标。中国工人出去巡井要坐防弹车,在巴格达签约都穿着20多公斤的防弹衣,戴着10斤重的头盔。巴格达的街头到处是掩体、机枪、士兵,人和车很少,就像非典时期的北京和上海。他才感慨,中国企业竟然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坚持下来的!
    石油是以美元结算的。在今天,这条行规越发显得不公正、不合理。但是在它被众人推翻和抛弃之前,中国去哪里找油?去最艰苦的地方。拿什么买油?拿诚信、拿勇敢、拿汗水、拿实业。还能有什么别的方法吗?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