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平遥古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中漆艺文化是其有别于其它地方最灿烂的一枝民间工艺奇葩。今天的我们走进这座苍苍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街两厢店铺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漆器艺术品,游客在欣赏和惊叹平遥古城保存了汉民族城市明清时期所有特征之余,总要慕平遥推光漆器之名购买一两件心爱的平遥漆器作为珍贵的纪念。毫无疑问,平遥推光漆器早已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个亮丽的艺术品牌,自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平遥推光漆器以她绚丽的艺术为平遥古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年要创造数以千万计的经济量。
然而掩藏在这绚丽之中的传统大漆工艺的日渐衰退,却极少有人注意到。笔者因工作经历的关系,曾有幸接触到平遥漆器艺术最辉煌的峰巅,也目睹和感受到了传统大漆工艺日渐衰退的危机。无须讳言,今天展示在我们面前的这些绚丽多彩的漆器艺术品,极少有真正的大漆制品,人们能够触摸到的是漆器艺人高超的绘画艺术,却极少能品味到传统大漆的古朴丰韵,极少能欣赏到传统推光漆艺的精深艺境。有的甚至以假工艺招摇游客,比如云雕作品,传统工艺应该首先是以红黑漆层多层相间,漆层达到一定厚度,然后用特制的雕刀雕刻成各种云团状花纹。上品云雕漆器古朴优美,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当然也附加了大漆工艺价值,相应的必要艺术劳动价值,以及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价值。而现在市场上见到的云雕作品大多是假货,我在街上见到过这样的云雕作品,在木头上刻下凹槽,再在断面上用现代漆料描画红黑线条,乍看是云雕式样,实际是糊弄人。
漆器行把从漆树上采集的漆汁称作大漆,大漆日渐退出漆器,代之以各种现代涂料,这无论如何是有着数千年灿烂历史的汉民族传统漆器艺术的悲哀。想到这些,我每每要产生许多联想,往大处,要联想到古巴比伦文明的消失;往小处,要联想到当年西裕成颜料庄的铜绿色料传统工艺在平遥当地的失传。也许是笔者出于对传统大漆工艺的偏爱,谨以这篇短文在此大声疾呼:回来吧,美丽的大漆。
一、绚丽的艺术色彩
漆器艺术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大到楼堂建筑装饰,小到室内墙壁油彩及家具器皿,无论是皇家宫殿,佛家庙宇,还是胜迹楼阁,富家堂馆,无不闪耀着汉民族漆器艺人的智慧和漆器艺术的绚丽,成语“雕梁画栋”指的就是髹漆艺术在建筑艺术中的精美体现。然而漆器艺术的高峰更体现在屏风、箱柜、桌几、盒镜等漆器家具器皿上,尤其是明清以来,漆器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情趣的表达和富贵的象征。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这部书中对漆器制品作这样的描述:“所制器皿无非雕漆,工则细巧绝伦,色则陆离可爱……前面有替可抽者,所雕系博古图,樽罍钟磬之属是也;后面无替而平者,系折枝花卉,兰菊竹石是也……”漆器附加值很高,各种金、银、玉、石、牙、骨、螺、贝壳等都可作为表现漆器艺术的附加物,因而精品漆器往往价值连城。一件精美的推光漆器通常是先在木制器皿上髹饰多层天然大漆,表面漆层要用手掌推磨得平滑鲜亮光可鉴人,然后在光亮如镜的漆面上,依据主人的雅兴或艺术家的情趣,漆器艺术家或以描金彩画工艺,或以刻漆填金工艺,或以玉石镶嵌工艺,或以堆漆雕漆工艺,或以堆古罩漆工艺,在漆面上表现亭台楼阁、人物故事、鸟兽虫鱼、花木山水等图案,然后根据器皿的使用需要,饰以或金或银或铜饰件,整体上表现出如李渔描述的细巧绝伦,陆离可爱,既有现实的使用价值,更有优美高雅的艺术品位。在平遥推光漆器厂的精品陈列室里,曾陈列着各种造型和各种风格的艺术珍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期,平遥推光漆器厂陈列室与双林寺彩塑艺术馆一同成为平遥古城的骄傲,吸引了无数中外嘉宾。
二、悠久的传统工艺
我国的漆器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期《中国漆器》上一篇文章中记载,在余姚河姆渡古代墓葬中出土的最早的漆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据《史记》载,帝尧出巡的仪仗为彤车白马,我推测彤车当是红漆髹饰的车仗,因为帝尧生活的时代距今4200年,中国漆器艺术已经进入到成熟状态。《周礼》中有“周制于车漆饰愈多焉”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三家分晋故事中记载,“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居倾之,豫让又漆其身为厉……”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历史上曾广有漆树分布,我们的先祖最早发明了天然大漆的采集、加工和使用,最早创造了精美的漆器艺术,并广泛应用于宫庭器皿的装饰。数千年来,漆器艺术日臻完善,到明代时,工艺大家范大成集古来漆艺之大成,着《髹饰录》一书,对漆器艺术的提高、推广和应用起到重大作用,明式家具至今仍然是我国家具业的峰巅便是最有力的明证。明清以来,我国的漆器艺术逐步形成了扬州、福州、北京、西安、平遥等不同地域特色的漆器艺术流派。平遥古城位于晋中平原中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培育了发达的商业经济,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发祥地,商家优雅生活的需要和强大的财力支持,为漆器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走向全国的平遥商人有条件接触和接受各地漆器艺术的精华,因而推动了平遥漆器集各地漆器艺术之长,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平遥地方,古来大户人家的居室陈设大多是漆器家具,而且影响到晋中一带的民俗民风。
传统漆器工艺十分复杂,就原理来说,第一道工序是制胎,即用优质木材(大多用优质椴木或优质柳木)制成木胎,也有皮胎、布胎或纸胎的。第二道工序叫披麻,即用蘸上大漆的麻皮均匀地披在胎面上(后来有披麻纸的),披麻后的胎子牢固异常。第三道工序叫挂灰,即用大漆制成的漆脂灰浆(后来有用猪血灰的)均匀涂挂在胎面上,每挂一道灰待干了之后要打磨平整,然后再挂第二道灰浆,通常要挂四道或五道灰,表面最后一层灰浆要用细灰,打磨要特别平整光滑,制作的灰胎不许有任何瑕疵。再一道工序是炼漆,即将采集到的天然大漆用细布过滤,除去杂质,然后用特制的器具和特别的配方,配制成可使用的或黑或红的生漆(熟漆要将生漆和桐油加热配制,另有一套工艺)。髹漆所使用的刷子也是不一样的,要用牛毛特制,叫漆栓。用漆栓髹饰上生漆之后,要把漆胎放置到特别的阴房中阴干,因为在通常条件下大漆是干不了的。阴房须有充足的水分,阴房的四壁和地下要定时喷水,以保持足够的湿度,而且还要保持一定的温度。第一道漆层干了之后,要细细打磨平整之后再髹饰第二道漆,如此髹饰多道生漆,直到漆层达到一定的厚度。普通漆器要上到四道漆层以上,雕漆要上到数十道,甚至更多。以黑漆制品为例,最后一道面漆干了之后,为了达到漆面黑亮如镜的效果,漆器艺人要用特制的椴木木炭细细打磨漆面,而后用人的头发蘸上麻油再细细打磨漆面,待漆面基本光滑之后,最后用手掌蘸上麻油和特制的细砖灰面反复打磨漆面,直到光亮如镜,故而叫作推光漆器。优良的漆胎非常结实,不怕水,不怕烫,据说日本人入侵平遥之后在一家财主家搜到一顶大漆棺材,任凭日本兵刀砍斧劈,愣是砍不烂劈不坏打不开,急得日本兵朝棺材开了一枪也没将棺材穿透。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漆器的坚固,古墓葬中的出土漆器更是现实的明证。
三、辉煌的艺术成就
追溯平遥漆器的历史,据说在唐代已成规模,明清达到完美,成为皇家贡品。大约在十八世纪中叶,平遥商人冀斗龙将平遥漆器运往新加坡,这是平遥漆器第一次走向世界。以后冀斗龙在平遥城开设“鸿锦信”漆器坊,招收七十多名徒工,这是平遥漆器最早有记载的作坊名。在鸿锦信之后,平遥漆器进入到又一个快速发展期,在嘉、道、咸、同、光时期,平遥城内有漆器铺十四家,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漆器大师名叫王春。王春大师继承了平遥漆器的全部传统工艺。在王春之后,又出现了闫道康、马永富、赵学林三位漆艺大师,时称平遥漆器的状元、榜眼、探花郎。到了二十世纪初,平遥城出现了合成泰、晋源亨、京元通、公仁泰、富诚泰等多家漆器铺,漆器艺人队伍发展到300多人,其中以富诚泰漆器铺的名望最高,因为富诚泰出了一位平遥漆器艺术的集大成者,漆艺大师乔泉玉。
乔泉玉大师祖籍乔家山,生于光绪十五年,从小喜爱绘画艺术。光绪二十八年,十四岁的乔泉玉进入公仁泰漆器铺学徒,开始只是跟着掌柜安拨奎学习维修旧漆器家具,以后乔泉玉的技艺渐入佳境,艺高一筹,本县福开泰古玩店的大掌柜姬星周慧目识才,极力向外商推荐乔泉玉的作品,乔大师的名声渐渐传扬开来。乔泉玉大师在公仁泰作工二十年,上承下创,全面继承了传统技艺,而且从古壁画中领悟艺术真谛,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漆艺技艺,形成乔派艺术风格,为平遥漆器艺术耸起一座新的高峰。
平遥漆器艺人不仅有着高超的艺术,更有高迈的民族气节。1938年日军占领平遥城之后,平遥漆器跌入低谷,富诚泰被逼歇业,乔泉玉大师放弃漆器艺术,回乡务农兼行医。
新中国成立之后,平遥漆器迎来了艺术的春天。1957年,国家召开全国工艺美术老艺人大会,乔泉玉大师的高徒,平遥漆器艺人任茂林作为山西省选派的唯一漆器艺人代表,带着他亲手制作的屏风、漆盘、漆盒等八件作品赴京参加了这次盛会,受到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和鼓励。任茂林从北京回来之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与乔泉玉师傅等一起于1958年3月组建成“平遥县工艺品推光漆厂”,手工业联社派张振家出任厂长,将乔泉玉和梁朝贵、王成仁等老艺人调进厂,又招收薛生金、李业、郝明中、苗育翔等一批学徒工,从此平遥漆器艺术快速发展,培养起一支以乔泉玉大师为旗帜的艺术家队伍。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是薛生金大师,其它还有米秀文、尹履绥、乔丕贤、刘长润、侯成义、邓耀庆、邵印山、张月英、王长全、王启明等漆器艺人。因为有这么一支优秀的艺术家队伍,从五十年代末直到八十年代,平遥漆器艺术日益发扬光大。平遥漆器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产品销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部收藏有平遥漆器屏风。
平遥漆器艺术的又一座高峰期在八十年代中后期,1986年6月,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漆器评比大会在平遥推光漆器厂举行,全国漆器精品云集平遥古城,又大大推动了平遥漆器艺术的提高。这次评比,平遥漆器进入全国漆器五强,荣获国家银杯奖,三年后又获国家金杯奖。
继乔泉玉之后,平遥漆器艺术的又一位集大成者是薛生金大师。薛大师是平遥推光漆器厂的创始人之一,他师从乔泉玉师傅刻苦钻研四十多年,对我国漆器艺术多有研究,多有创新,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人们习惯称他薛师傅。在薛师傅的培养下,平遥漆器艺术家队伍不断壮大,薛大师的直传高足有梁中秀、贾兴林、耿保国、毋玉娥、王琴玲、巩文梅、裴鸿恩、薛晓东等18位。上世纪九十年代,薛大师的高徒王琴玲曾带漆器作品赴京参加世界妇女代表大会,2006年,薛大师的高徒梁中秀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薛大师和梁大师是山西全省仅有的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四、沉重的历史责任
平遥漆器艺术是绚丽灿烂的,然而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平遥漆器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遇到了市场经济的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传统大漆工艺的局限,迫使大漆工艺渐渐退出漆器艺术,代之以各种现代漆料。这不是哪一个人的过错,也不是谁的责任,因为市场经济的选择从来是残酷无情的。但是我们面对曾绚丽辉煌过数千年的传统大漆工艺的逐渐退出漆器艺术,不可以无动于衷。据笔者了解,就艺术而言,日本漆器的本源应是中国漆器,而日本漆器艺术的现状却比我们有着一定优势。有这样一个事实颇耐人寻味。前面讲到的《髹饰录》,这是一部明朝人著述的珍贵艺术经典,然而到了清代竟然失传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竟然是民国初年从日本传入的。就市场而言,世界工艺美术品仍然方兴未艾,而平遥漆器的国际市场却明显萎缩。就艺术演进而言,传统大漆工艺的衰退固然在较短的时期内还不会伤害古城大街上各家店铺的繁荣,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设想五十年之后,一百年之后的情景吧,也许到那个时候觉醒就晚了啊?为此,笔者认为,清醒地认识我们的艺术现状,唤起漆器艺术家们的忧患意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承担起沉重的历史责任,在艺术创新的同时,珍惜和传承传统漆器艺术这枝平遥民间的艺术奇葩,使大漆工艺永葆艺术的绚丽。
五、传承绚丽的对策思考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提出以下六点关于传承传统漆器艺术的对策思考:
对策思考之一,建议恢复和提升漆器艺术的国家级评审和艺术鉴赏活动。漆器艺术和其它民间艺术一样,通常有两种发展途径,一种是自然演进方式,一种是强力推进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由轻工业部主持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活动共进行过九次,对推进和提高中国工艺美术品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水平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对艺术的交流和中国工艺美术品走向国际市场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推动作用。但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项活动便取消了,建议恢复,并提升活动质量。
对策思考之二,地方政府要有意识地保护这项流传了数千年的艺术,有意识地保护、培养和宣传漆器艺术人才,保护性地建立漆器艺术基地,切实地传承传统大漆工艺,创造条件把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比如建立高品位漆器艺术馆,专门制作大漆作品,永葆平遥漆器艺术的制高点,以高超的艺术品位引导市场走势。
对策思考之三,呼吁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有意识地再现漆器艺术的历史场景和漆艺人物故事。截止目前,尚未读到过漆器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也未见到过。
对策思考之四,鼓励我省漆器艺术家出版艺术专著和发表学术论文。
对策思考之五,职业教育介入大漆工艺。
对策思考之六,呼吁漆器艺术家们承担起传承大漆工艺的历史使命。
以上仅是管斑之我见,谨算作呼吁保护传统民间漆器艺术的一家之言。
【注:此文曾获山西省群众文化学会第八次群众文化论文征文二等奖。作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九十年代前期曾担任过平遥推光漆器厂书记、厂长。这篇文章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2006年,平遥漆器传统大漆工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作者是申报项目的首倡者,也是申报工作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