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如意集团发展之路——矢志不渝成就“中国创造”
2011-3-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如意纺 中国创造 山东如意集团
在中国改革发展30年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纺织服装集团执著于行业发展,在色彩斑斓的商业化进程中,纵有千般诱惑而不乱其心,不改其志,终以惊人的努力擎旗攀顶,达到了世界纺织技术的颠峰。这就是位于孔子故乡山东济宁的如意集团。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同时拿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让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备受鼓舞。他仿佛看到了自主研发的“如意纺”技术工艺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增强了开发更多像“如意纺”这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先进纺织技术和工艺,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信心。
时间回转到2010年1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邱亚夫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证书。获奖项目有一个拗口的名字,“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但也有一个好记的别名,“如意纺”。
就像袁隆平院士的水稻技术能使中国不多的耕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那样,“如意纺”大大拓宽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和利润空间。“如意纺”的核心原理是在纺纱机的关键部位建立三个加捻三角区,在三角区中建立长丝嵌入式系统定位的运行方式,用长丝来提供成纱的足够强力,其他的纤维则几乎不用受力。纤维成纱的根数变少,使原来至少需要36根纤维才能满足的纺纱极限,改进为只要7~8根纤维就能成纱,使原来只能做低纺的原料能够做高纺,可以纺出700英支以上的棉纱和500公支以上的毛纱;而原来不能纺或不好纺的5~9毫米的各种短纤维材料,如羽绒、木棉纤维,甚至杨花、蒲公英等都能用来纺纱织布,而且比以前纺得更精、织得更细;以往落毛、落纱之类的下脚料可以再生利用;不仅如此,毛、棉、麻、化纤等各种纤维可以任意组合,创造多元化、多组分、多功能的系列产品。
这是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事,是古今中外的黄道婆、珍妮们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这种神话般的技术,可以使你穿上更轻更薄、更透气更保暖的服装,厚厚的羽绒服可化成单片薄衣,而保暖性能却不减反增。
2009年,参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评选的35位国内顶级专家,负责将全国12项申报项目遴选出8项,他们对“如意纺”的评价是:“这是好得不得了的技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自强、姚穆等专家学者在为“如意纺”做技术鉴定时一致认为,“如意纺”技术是对传统纺纱技术及理论的突破,是纺织工业的一项原创技术,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领先。
2010年2月9日,如意集团作为中国企业的唯一代表参加巴黎PV(第一视觉)博览会。对于中国企业,那些见多识广的专业记者似乎不屑一顾,但随着“如意纺”技术的亮相,老外们一下发现了宝贝,瞪起双眼问个不停,从早9点到晚10点,中国馆的热络程度打破了博览会记录。
这是继赛络纺、紧密纺等原创技术之后的又一重大原创性技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中国人的技术!目前,如意集团已将与“如意纺”相关的30多项专利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申请了专利,这令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扬眉吐气。
“如意纺”技术的发明人之一、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彩玲回忆说:“这项技术突破了纺纱技术的高限,又打破了原料使用的低限,在寻找自然界纺织原料可替代资源方面范围宽广,几近无限。”
“如意纺”的灵魂人物邱亚夫说:“‘如意纺’技术发端在毛纺,但可以拓展到棉纺、麻纺和化纤,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这就是原创技术的魅力。”
以“如意纺”技术为依托,山东如意与意大利、德国企业合作,于2011年1月创立了“皇家如意”品牌。“皇家如意”一改过去仰外国人鼻息的局面,以如意为原创,由意大利、德国企业制造,使中国服装品牌步入了世界最高殿堂,在欧美国家亦不惶多让!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