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风波引发塑料制品业面临危机
2011-3-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双酚A 塑料制品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奶粉致性早熟事件,被证明与奶粉无关,而经过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专家分析,“性早熟”儿童发病率与邻苯类增塑剂的污染有关。检测了l10位性早熟女童与100位正常儿童的血清,在性早熟女童中,有27.3%和22.7%分别检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乙基己酯,而正常儿童中上述物质的比例分别为4%和3%。这才使“性早熟”事件的真相浮出水面。
增塑剂双酚A是元凶
由于塑料质轻,化学稳定性好且外观可观,塑料用品一直备受广大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在儿童用品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很多父母都会为宝宝选择使用塑料的奶瓶,因为它非常轻便而且不易摔坏;而塑料玩具也因为颜色多样、质轻又安全占据着玩具市场的天下。
然而,“性早熟”事件真相的披露,各种塑料用品一下子被列入了危害婴幼儿健康的黑名单,各种有关塑料用品的危害的消息也铺天盖地的袭来。
这次事件被查出的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广泛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胶管、清洁剂等产品的增塑剂。一旦溶出并进入人体就会对人体产生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干扰人体内分泌,危害男性生殖系统,增加女性患乳腺癌几率,同时会危及儿童肝脏肾脏,引起儿童的性早熟。
还有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制造婴儿奶瓶的聚碳酸酯塑料中的关键性物质双酚A,经美国一家环保组织研究调查显示其也存在安全隐患,市场上95%塑料奶瓶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双酚a,其可能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危害,导致肥胖、糖尿病,引发儿童性早熟等疾病,甚至有致癌的可能。
塑料制品行业面临危机
由于“性早熟”事件风波,人们被接踵而来的各种有关塑料制品的负面消息所包围,如此,塑料制品行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国家又会不会出台相关限制的政策,这似乎成了关注的焦点。
其实,近年来国家关于塑料用品安全性的措施一直在实施: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了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安全标准,只有经过卫生监管部门和国家质量监管部门审核后质量合格,产品才能上市。
北京市工商局曾于2010年“儿童节”前委托有关部门对北京市场销售的儿童眼镜、玩具、文具、牙刷、童鞋、童车、奶瓶、水瓶、水杯等儿童用品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发现,多数儿童塑料用品存在安全问题,其中24种不合格产品被强制退出北京市场。
其他各地也都相继进行过儿童塑料玩具的质检行动,并对生产玩具制品厂商生产过程进行抽查,监督安全指标的完成问题。
同时,调查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有关数据,也发现去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走势有所下降。去年广东塑料玩具出口呈下降趋势,对美国出口塑料玩具制品下降14.9%,占同期广东塑料玩具制品出口总值的41.7%。同时,对欧盟出口塑料玩具制品12.2亿美元,下降10.6%。此外,对香港和日本分别出口塑料玩具制品4.5亿美元和2亿美元,分别下降13.5%和18.9%。
由此看出,塑料制品企业已经开始出现不乐观的状况,而这次“性早熟”事件势必会对其是一个重创,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塑料制品,消费者对其的选购也会非常谨慎。同时,国家还随时有可能出台对塑料制品的限制政策。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