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贵州日报消息 作为我省重要的油桐生产基地,罗甸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13年新增桐林32万亩,使全县桐林面积达到72万亩以上,油桐种植面积达70万亩,年产桐籽28000吨,生产桐油8400吨,油枯11200吨,年产值13720万元。建成1至2家年产精油万吨以上的加工厂和1家桐粕有机肥加工厂,形成以桐油为主,桐粕为辅的油桐产业加工链。
高收低卖业主难以为继
2010年12月20日,罗甸县油桐加工业主莫显明尽管在这一个赶场天收了2.5万公斤油桐籽,却仍是一脸愁云:“除去加工成本,连薄利都难得找。”他说,这两年的市场桐油卖不起价,油桐籽收购价又降不下来,中间商大多没得赚。
日前,笔者在罗甸县城6家桐油加工企业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查。业主反映,按4吨油桐籽可加工1吨桐油成品计算,以今年的收购价每公斤5元计,4吨收购价是2万元,加上劳力工资300元、电费200元、烘烤200元、包装420元、税费600元,支出达21720元。桐油成品现市场价为每吨21000元,加上卖油枯可收入1200元,共计营业收入22200元,抛除成本纯收入仅480元。
既然利润如此微乎其微,业主为啥仍然经营呢?莫显明说,如果连续两三年不运转的话,他前后投入的20多万元设备就会生锈变废,与工人的用工合同也无法履行。还有业主心存侥幸,准备囤油观望,择机抛售。
桐油市场价何以走低?据专家分析,我国桐油成品每年大致有30%出口,国内桐油主要用于油墨、特种纸张、防水材料以及电子工业集成板等的生产加工。近年来,国内开发豆油替代桐油,开始有挤压桐油运用空间的趋势。但无论是用途的广泛性还是耐用性方面,桐油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重振雄风正当时
罗甸县油桐种植历史悠久。上世纪上半叶,油桐就已经成为该县向外输出的主要农业特产。之后,由于价格稳定,管理成本低,加上政府补贴,该县油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0年,全县桐油树种植发展达到37万亩,产量1920万公斤,出售桐油4799吨,上交利税1000多万元,一举成为我省重要的油桐生产基地。油桐种植与早熟蔬菜一道,成为该县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油桐种植发展和产品热销带动了桐油加工业的发展,鼎盛时期该县拥有80多家桐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多吨,引入省外广西天峨、乐业以及省内望谟等县大量油桐籽的流入。
后期由于收购价的大幅度波动,严重挫伤了农民发展油桐的积极性,不少农民认为油桐发展不划算而逐渐放弃对桐林的管护,任其自生自灭,更有甚者还发生了毁桐改种的现象。油桐面积和产量的严重滑坡,使桐油加工企业遭受重创,全县桐油加工企业由原来的80多家锐减到现在的10家。
为恢复油桐产业,罗甸出台了一系列巩固和壮大油桐产业的措施和对策,结合农村扶贫项目、生态工程建设、信贷扶持等鼓励桐农种植,改造低效油桐林,促进了桐林快速增长。2007年罗甸县将油桐产业列为该县十大产业之一,采取领导集团承包的方式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快发展。当年,桐籽价格涨到3.4元/公斤,市场价格带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2008年,该县提出采取连片种植、大户承包、贷款扶持、每亩补助30元等激励机制鼓励农民种植油桐。目前,该县种植面积已达62万亩,其中,成林油桐41万亩,新造21万亩。
如今,该县更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油桐产业打造成省级龙头企业,形成以桐油为主,桐粕为辅的油桐产业加工链的目标。
加工能力过剩呼唤扩大种植
油桐不仅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惠农、强农、富县产业。该县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人看到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希望所在。但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仍需要落实,给予关爱。目前该县现有的41万余亩成林油桐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种植的,已有30年左右树龄,至少有一半以上树种已老化,期间也很少更新,新造的21万亩油桐需要5年才产果,8年后进入丰产期,加上紫茎泽兰草的入侵,产量不足850万公斤。现该县有油桐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1200万公斤,本地产850万公斤,这需要外部流入350万公斤以上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生产需要。
另外,由于油桐产量少,加工企业之间竞相抬价,致使加工成本增高,给企业增加了经营压力。
针对存在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一是组建油桐加工企业集团,稳定价格,引进新技术,促进油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强企业边际收益;二是建立消灭有害生物的长效机制;三是采取公司+农户、大户+农户等方式促进油桐种植规模,实现油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