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定律在高科技产品上的利润分配上尤其明显。很多商品的制造过程中,中国公司付出了大部分劳力,可是只拿到小部分利润,国外企业提供了先进技术,轻轻松松就赚去了大部分利润。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德允说:“我们就是要打破这样的规律,把最能产生效益的部分从外国人手里抢过来!”
从“做配套”到“对等合作”
创立于2003年的埃森公司,起初是与德国E.ON公司和美国爱默生公司合作,对方提供仪器设备,埃森做一些外围辅助和周边配套。当时环境监测在国内刚刚起步,而欧美国家已经研究了近30年,“比如一台烟气分析仪,我们只能赚到市场价的20%—30%,大头都被国外公司拿走。”刘德允说。
由于当时行业竞争者不多,埃森公司赚了不少钱,但是他们深知,老是做“打杂”的,总有一天会被别人取代。为此,埃森公司逐年提高研发性投入,主动与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合作,“渐渐地,国外公司能做的东西我们也能做出来,成本还降低了不少。”刘德允说,“排放烟气的分析设备中有一个配件叫蠕动泵,我们的产品成本连进口的一半都不到,客户们反映一样好用。”
今年,埃森公司与美国爱默生公司重新签订了合作协议,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次是对等合作,双方进行联合研发。
从“拿来主义”到“中国特色”
国外产品虽然技术水平高,但有时并不符合国内情况,一味“拿来主义”并不可取。例如,中国规定,测量烟气的结果中要扣除水分重量,只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杂质的净重。但是国外并没有这一规定,他们生产的仪器就没有这个功能。这也让国内监测机构犯难,国家环保部为此规定,在上报数据中”水分重量“一栏允许手工输入。
而埃森公司经过3年时间,研制出的烟气水分仪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这套设备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了80%。在环保部最新的规定里,水分重量允许手工输入这一条也随之被删去。
从OEM到反向OEM
前几年埃森公司经常为美国、德国公司做OEM(代工生产),一台设备10万美元卖给外商,他们一贴标转手就是50万美元。而目前,埃森公司只向国外公司订制传感器的芯片,设备的其他部分大都由自己制造,“我们准备做反向OEM,让他们为我们代工,贴上埃森的商标。”
近几年,埃森公司放弃了与工矿企业直接合作的机会,不做“大而全”的系统集成,而是专攻关键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目前公司产值达到了5000万元左右,比7年前翻了10倍,“这条路看来是走对了,只有抓住附加值高的环节,企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刘德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