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是一种高大的乔木,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经过我国橡胶种植专家几十年几代人的持续科研攻关,日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首次公开宣布:成功培育出自根幼态无性橡胶苗,并实现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解决了天然橡胶良种良苗的标准化生产。
这是一项重大的科研成果,它意味着我国橡胶育苗进入世界领先水平。12月初,记者跟随热科院橡胶所华玉伟博士走进了该所主持建设的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了解自根幼态无性系橡胶苗的整个培育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组培”或者“克隆”。
“草本植物组培育苗容易解决,但木本植物组培育苗非常难。”华玉伟边走边介绍,世界上第一株橡胶组培苗于1977年诞生在我国,是当时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我国老一代橡胶育种专家王泽云培育出来的。大棚里,新育成的橡胶组培苗已长大至30厘米左右,叶片饱满,拔出来一看,根系发达完整,与通过砧木培育的芽接苗有很大的区别。
据了解,橡胶是多年生异花授粉植物,而且自交不孕。在橡胶大面积人工栽培的100多年历史中,曾使用了实生苗和芽接苗。但这两种育苗方法,都有其致命的弱点,就是培育过程慢,从育苗到开割,需要七八年时间,甚至更长,而且实生苗长成后,产量低,要大量收集种子,芽接苗生长更慢、经济寿命也短,抗性又差,但它能保持母树干胶产量较高的特点。所以,目前芽接苗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橡胶育苗方法。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就下令对橡胶组培育苗进行科研攻关。”今年11月初,记者在北京采访原农业部部长何康老人时,他曾向记者回忆过这段历史。“当时,我国正在大面积引种橡胶,种子资源非常宝贵,有一粒种子一两黄金的说法,为了更快地获得橡胶种苗,我们在世界上率先着手研究橡胶组培育苗。”
于是,王泽云从橡胶花药体细胞中获得了第一株橡胶组培苗,并在1978年移栽成活。十年后,王泽云又以橡胶果实内种皮为外植体经胚状途径获得完整植株,但是,自第一株橡胶组培苗诞生至今以来,我国一直难以突破大规模生产橡胶组培苗的技术瓶颈。
但是,30多年里,橡胶育种专家没有放弃,他们一代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前行,终于取得了成功。记者在橡胶组培苗的培养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无菌环境下对胚状体进行切分装瓶,准备育苗的胚状体则植入经过高温高压消毒的培养基中;另一些车间,橡胶组培苗的幼苗正在发芽生长,透明的试管里幼苗清新嫩绿,已开始生长根系。这些幼苗将马上移栽到室外,待长至四五十厘米后,就可以交给农民种植了。
“橡胶组培苗的成功研发,使本来通过农业手段育苗的橡胶育苗产业工业化,可不受季节限制、种源限制,大规模且快速地进行标准化育苗。”热科院橡胶所所长黄华孙告诉记者,通过30多年不断实验的科研成果表明:橡胶组培苗比实生苗的培育时间短,从2年缩短到8个月,且由组培苗生长起来的橡胶树抗风能力强,产量提高10%-30%,生长速度快10%-20%,也就是说橡胶苗定植后5年-6年即可割胶,而芽接苗需要种植7年-8年才能割胶。
目前,由热科院培育的橡胶组培苗已在广东农垦和我省农垦的部分农场里推广种植了700亩左右。“随着橡胶自根幼态无性系培育技术的不断完善,橡胶组培苗将成为继实生苗和芽接苗后新一代种植材料。”黄华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我国年产干胶50多万吨、以10%增产、每吨干胶1.5万元计算,橡胶组培育的推广可使我国每年增加干胶产量5万吨,年产值增加7.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