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重镇之一,拥有上海石化、高桥石化、上海华谊、上海化学工业区和金山工业园区五大集群,同时落户一批世界500强的化工和材料企业。今年以来,中外企业迎合全球气候、能源、环境变化的大趋势,瞄准世界新能源、交通革命、生物医药、建筑节能等产业崛起,以及满足上海发展九大高新技术产业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纷纷投资中下游项目,或实施技术改造,或投资建设新厂,或投入应用研发,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前10个月,上海市“关停并转”一批小化工,并且原油加工量同比负3.3%的前提下,实现总产值3247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体现“创新”、“特种”、“精细”为内涵的化工新材料实现产值约630亿元,同比增长12.3%。
“十二五”开局,上海化工区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大项目拉动为主,打造“1+4”产业组合,即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形成乙烯、丙烯、碳四、芳烃等4条产业链,涵盖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新材料,以及重要化工中间体和高端精细化学品的绿色“产品树”。目前,化工区新材料的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3,约300亿元。一批项目蓄势待发:10月21日,化工区总投资670亿元的21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额超10亿元的项目有11个。21个项目以化工新材料为主要方向,主要有华谊集团总投资116亿元的丙烯酸、丙烷脱氢制丙烯、DEACON装置和ABS等一揽子项目,高桥石化的苯酚丙酮和三元乙丙橡胶项目,上海宏特化工(集团)公司的碳纤维项目,巴斯夫的汽车面漆和树脂项目,英威达的尼龙66中间体项目,以及上海赛科、汉高等公司新材料项目。
外资企业成为打造上海世界级新材料基地的先锋。拜耳材料科技公司将全球首套新工艺25万吨/年TDI装置建在上海,11月16日已正式投运,此举使上海地区的TDI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90%。拜耳在上海一体化基地已累计投资21亿欧元,建成了世界级的MDI、聚碳酸酯和HDI装置等,拜耳全球聚碳酸酯业务总部于今年7月迁至上海。全球领先的化学公司巴斯夫在上海高桥基地建有亚太区最大的工程塑料工厂,为适应中国低碳汽车发展的需要,今年已对改性材料工厂进行扩建,在目前年产4.5万吨基础上,将在2013年实现翻番。
除国有龙头企业和外资企业发挥建设新材料高地的引领作用外,上海一批民营企业也十分活跃。今年已有一批高科技项目落户在金山、奉贤、青浦和嘉定等区,初步形成了多个区域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包括太阳能光伏材料、新型电池材料、风电材料和车用复合材料等,金山区目前化工新材料的产值约100亿元。
新材料产业的成长之路重在应用推广,关键是创新。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研发资源和专业人才优势。目前上海从事材料领域的国内科研机构有100多家,研发领域涵盖新型聚合物、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今年以来,上海硅酸盐所对钠硫电池材料产业化进行了突破;上海涂料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合作,研制高抗腐、高抗污的海洋工程用涂料。同时,上海拥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300多家,仅上海陶氏中心就有80多个实验室、500多名科技专家,通过“客户中心”,提供材料与技术的解决方案;拜耳上海聚合物科技研发中心在今年已开始实施三期扩建。
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秘书长吕家申表示,上海缺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有限,“十二五”期间,上海新型有机材料工业将逐步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这完全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上海通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在化工新材料原料方面,如MDI、TDI、PC、HDI、聚醚多元醇和聚酰胺,以及改性塑料、复合材料等已确立了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