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乙烯工业“十二五”着力推进“四化”
2011-1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乙烯工业 炼油企业 十二五 合成橡胶

    我国乙烯工业通过改扩建与新建相结合、独资与合资相结合,生产能力迅速增加,装置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乙烯生产企业22家,生产装置24套,装置平均规模已由2005年的39.5万吨/年提高到54.1万吨/年,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全国乙烯产能已由2005年的785.9万吨猛增至2010年的1488.9万吨,增加了89.4%,超过日本,由2005年的世界第三位升至第二位。预计今后5年,我国乙烯工业将持续推进规模化、一体化、基地化、多元化“四化”发展,努力实现由大走强的新转变。

  行业增速将趋缓

  “十二五”期间,我国乙烯工业仍将持续推进规模化发展,通过武汉乙烯、抚顺石化、大庆石化、扬-巴工程、上海石化、四川彭州石化、惠州乙烯二期等项目及一些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投产,预计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将增至2100万~2300万吨,2020年将增至2800万~2900万吨,自给能力将有较大提高,国内自给率2015年将达92.3%,当量消费自给率将从2010年的47%提高至2015年年底的70%~75%。2015年国内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将从目前的54万吨/年增加到60万吨/年以上。同时,2015年我国乙烯的当量消费量将增至3500万吨。“十二五”期间,乙烯年均增长率有所趋缓,但仍将在11%的较高水平,继续保持产销两旺的态势。

  下游产品多元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以上世界级的大型炼油基地,全国炼油企业平均规模将达600万吨/年以上,因此我国乙烯工业向“炼油-乙烯-芳烃-动力-高端产品”深度集成的一体化模式发展成为可能。预计,未来我国乙烯工业建设和发展中,将注重调整下游产品结构,向高端产品发展。今后将鼓励具有延伸产业特色的乙烯和芳烃产品加工新方案,加强碳四、碳五和碳九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的研究与生产,发展国内紧缺的有机原料和合纤单体的生产,发展各类高端聚合物生产、树脂专用料、ABS树脂、特种橡胶的生产,提高聚乙烯、聚丙烯和乙二醇的国际竞争力,促进通用合成橡胶(丁苯胶/顺丁胶)的高端化改性。同时,全面提升乙烯下游有机料生产技术水平,强化绿色工艺,扩大适用紧缺产品产能并努力提高装置单系列的规模。由于原料的优化、炼化一体化装置的建设,装置规模的扩大,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乙烯收率将由现在的31%升至33%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外资企业的更多进入和中方与外方合资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和批准立项建设,外资在华乙烯权益产能将进一步增加。同时,除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外,一些国内同业公司和煤化工公司还将新建成部分产能。由此,未来国内乙烯工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但三大公司仍将起到主导作用。

  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乙烯产能产量的迅速增加,全靠国内炼油装置生产来满足乙烯原料需求将越来越困难。未来,我国乙烯主要原料石脑油、轻烃等的进口量将进一步增加,并会尽量利用油气田轻质资源,尽可能扩大系统,内部互供,以满足供应。同时,随着我国新兴煤化工在国家支持下稳步有序健康发展,我国煤基甲醇制烯烃示范工业化项目、煤制乙二醇等,未来还将会有若干个项目在有条件的地方建成投产,以缓解国内乙烯原料紧张的压力。此外,部分沿海企业还将尝试走进口甲醇制烯烃或重油热裂解制烯烃的发展道路。总体看,我国乙烯原料将进一步向轻质化、气体化和进口来源多元化方向发展。

  未来,我国乙烯工业将在密切跟踪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国产化率,努力实现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加大催化剂的研发和国产化力度,努力降低“三剂”成本。

  进口压力和挑战增大

  凭借丰富而廉价的天然气原料,中东现已成为世界乙烯工业投资最集中的地区,2010年中东新增产能超过450万吨,乙烯总产能达到2360万吨。成本优势使中东乙烯和衍生物生产装置很有竞争力,加上中东不少装置是与跨国公司合资且装置规模普遍较大,技术水平也高,因而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但由于中东市场容量较小,因此其新增能力的80%面向海外市场,2010年中东乙烯及其衍生物出口量达1900万吨左右,其中近400万吨出口欧洲,1500多万吨出口亚太地区。中国已成为中东最主要的目标出口国。这必将对我国相关产品构成严重的威胁。为此,我国乙烯企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崛起与成功开发,美国乙烯产业又获得了一批跨国石油石化公司的青睐,已有一批乙烯改扩建计划开始实施或浮出水面。由于原料价格较欧亚低且具有技术优势,未来美国的乙烯工业也将对我国市场构成一定的威胁,产生一定的影响。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liu)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