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仪器仪表 >> 市场行情 >> 正文
文物鉴定 传统眼学须与仪器检测联姻
2011-11-1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收藏鉴定 仪器检测

金缕玉衣(资料图)

  近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出现了大量的鉴宝类节目。这些节目给观众的误导是鉴定对专家来说原来如此简单,专家掌握了所有文物和古艺术品的话语权。

  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2011年9月6日播出《“助纣为虐”的古董鉴定!》,把所谓“专家”鉴定推上了风口浪尖。从网络上看到的评论都直指所谓的“鉴定专家”,很多网友认为:目前科技水准已经发展到如此这般的高度,我们完全可以用科学仪器鉴定代替“专家”鉴定。还有人认为,专家之所以排斥仪器鉴定,目的是在把握话语权。

  以笔者20多年来的考古学、艺术史以及古代艺术品的研究经验来看,社会大众包括古代艺术品爱好收藏者对古艺术品的鉴定认知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文物和古艺术品的鉴定并非电视里面反映的那样简单。目前,世界上从材料科学入手鉴定古代文物的方式比较成功的是陶器的热释光鉴定。此外,还有很多国家建立了青铜矿化和娟劣化的数据资料库,试图通过金相分析和蛋白质纤维劣化数据库资料来鉴定古代青铜器与古代书画。但是,商品经济社会只要有利可图,作伪和鉴定其实很像猫捉老鼠的游戏,老鼠永远都会跑在前面。材料鉴定也并不能保证文物的真实性。如果作伪者用古代陶片、古代青铜残片、古代的娟来做作伪材料,材料科学仪器鉴定也会给我们错误的结论。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停留在经验鉴定上,经验鉴定造就了一批专家权威的鉴定界地位。但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古艺术品的复制技术也日趋成熟,而经验鉴定的特点注定了旧经验永远跟不上新的作伪技术。

  中央电视台爆出24亿“金缕玉衣”骗贷案里面,出现了五位所谓“顶级专家”名字。如果是行内人士,都知道要鉴定所谓“金缕玉衣”,像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中国宝玉石协会原副会长这样的名号签字根本不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他们的专业与汉代玉衣也相距甚远。至于杨先生与已故的史先生签字鉴定出清代-民国的伪作器还行,要证明一件商人收藏的金缕玉衣是真品,而且还价值24亿,完全是天方夜谭。大量网友指责专家们拿高额鉴定费,见利忘义。这也许有失偏颇。老先生们哪里知道商业社会的人心险恶。像“金缕玉衣”这样的古文物要做鉴定,不是开一个会,或者说上手还是不上手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收藏界,我们常常会听到所谓“专家”走眼的故事,这其实都源于经验鉴定的滞后性。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又为造假、制假提供了新技术,为传统的经验鉴定埋下隐患。现在的“专家”、“权威”都有被新的作伪技术蒙蔽的可能。

  怎样建立客观科学的鉴定方法和鉴定体系?这在目前的中国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复制和伪作从材料和工艺上和古代作品肯定是会有很大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从传统的经验鉴定迈向科学鉴定之路。科学鉴定和经验鉴定的不同是用数据和证据来证明。伪作和真品最大的不同应该是在工艺制作方面,伪作者一般是不可能用古代的工艺制作方式来复制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因此,古艺术品材料、工艺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今后,专业文博单位和大专院校联合成立科学鉴定攻关小组,通过对古代文物的材料、工艺分析,建立起古代文物的材料、工艺的数据库,这将是迈向科学鉴定的第一步。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徐)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
  • 相关新闻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