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橡胶 >> 企业动态 >> 正文
海南农垦创造北纬18度以北种植橡胶树奇迹
2011-10-17 来源: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海南农垦 橡胶种植

  建立于1952年1月的海南农垦是“屯垦戍边”的产物,占海南1/4土地、1/8人口的海南农垦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种植基地,一直承担着生产供应国家战略物资的职能。明年适逢海南农垦成立60周年,从今天起,本报特开辟专栏,全面回顾海南农垦创建6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及突出贡献,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这是一次肇始于60年前的大会战。

  在党中央的部署和号召下,数十万拓荒大军南下,他们穿林莽,斗猛兽,斩荆棘,战蛇蟒,避雷电,忍饥渴,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海南创造了“橡胶树在北纬18度以北大面积种植”的奇迹。

  “如果说黑龙江北大荒粮仓矗立的是一座金色的丰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植的棉花矗立的是银色的丰碑,那么海南农垦人开辟的天然橡胶种植事业,矗立起的是一座绿色的丰碑。”海南农垦总局宣传部负责人说。

  不惧封锁

  天然橡胶和铁矿石、煤炭、石油并称世界性的四大工业原料,是国防和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天然橡胶种植受地理条件限制较大。

  曾几何时,西方生物界判定中国没有一寸土地能使橡胶存活,世界植胶界也公认巴西三叶橡胶树只适宜在北半球17°线以南生长。而《大英百科全书》也如是记载:“橡胶树仅生长在界线分明的热带地区——大约赤道南或北10度以内。”

  据国家农垦总局原副局长刘济民回忆,解放初期,我国所需天然橡胶都要从东南亚产胶国进口。1950年12月,美国政府颁布了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全面禁运的法令,不仅断了我国进口天然橡胶的渠道,甚至一块胶片、一截橡胶芽条都不允许带到中国,如有违反将被逮捕、监禁甚至处死。东南亚地区一些产胶国在美国、英国的控制下,也颁布了特别严苛的“封关”法令。

  战争、封锁、禁运没有让中国人屈服和退却,反而促使我国走上了一条自主发展天然橡胶事业的宽广大道。

  艰辛拓荒

  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党中央毅然作出在我国华南地区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重大决策。

  1951年11月,我国成立华南垦殖局,次年1月1日成立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海南农垦总局前身),同年7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第一师(简称林一师),9月,林一师与海南垦殖分局合编,从此揭开在海南岛大规模垦荒植胶的序幕。

  从1951年12月开始,仅用八九个月时间,我国就从全国各地动员、调集和征集了以人民解放军为主体,包括各大专院校的大批在校学生,从事林学、农学等各种学科的专家、技术人员以及各类干部、社会青年、土改后的翻身农民、归国华侨等。高达四五十万人的垦殖大军日夜兼程,浩浩荡荡开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开展声势浩大的垦殖天然橡胶大会战。

  老知青陈东昌忆起自己和其他队员当年在东平农场上甘岭队的开荒种胶片段,感慨良多。据他回忆,当时全队只有32人,四周荆棘丛生,荒无人烟,山蚂蟥、蛇、野猪、蚊虫肆虐。“我们首先割茅草盖住房,人少任务重,只能白天管好小苗,晚上去修东风队至上甘岭队的公路,或者开菜地、盖猪栏,常常因为没有蔬菜,只能用白开水、萝卜干或者酱油送饭。”他说。

  东太农场办公室秘书吴越海回忆起父辈忍饥挨饿开荒种胶的创业片段时说,1960年11月,他的父亲随队开进荒无人烟的利腊沟(今东太农场20队)种胶,400多人天天吃着木薯饭和山里的各种野菜、野果,忍饥挨饿,硬是连续干了5个多月,过年都没有放假,将1000多亩荒山种上了橡胶。

  勇创奇迹

  近60年来,正是这支拓荒大军,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不仅完成了屯垦戍边的光荣历史使命,也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带动和辐射了周边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开发建设海南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天然橡胶的大面积种植成功,是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一个奇迹。我国不仅使天然橡胶的种植突破北纬17°线,大面积北移种植成功,而且最高种植纬度到达北纬24°。

  1982年10月16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向中外新闻界宣布上述消息并由新华社播发电讯后,全世界为之震惊!

  如今,海南橡胶集团共拥有胶林面积353万亩,约占全国的30%,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抚今追昔,正是我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决策者、开拓者、先行者、创业者的艰苦卓绝和不懈努力,我国才能打破外国封锁,在海南岛垦区矗立起一座绿色的丰碑。正是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海南农垦精神的支撑下,在琼岛奏响的绿色旋律方能不绝于耳,海南农垦矗立的绿色丰碑得以永屹神州大地。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王)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