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纺织标准有了如此的进展,但就目前的状况还存在以下的不足:
第一,标准没有以产品性能及应用中的实际需要制定。我国现行的标准有很多还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制定的,是根据产品的原料、品种及生产工艺制定的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满足了生产企业的要求,也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需求,即使标准以后被修订,也走不出原有的老套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客户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的标准提出新的需求,要求以产品的最终用途来制定考核指标,可是,我国纺织标准却未能满足这种需求。在国家已经颁布的众多纺织品服装标准中,与消费者紧密相关的是《GB 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以及《GB 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除这两个标准之外,我国主要的纺织产品标准是生产型的,标准的制定以指导生产为主要出发点,技术要求与生产工艺紧密联系,指标定的过细,过死,特别是标准的制修订速度落后于产品速度,有些企业认为标准水平太低,而有的企业认为标准要求过高,形成了对标准不同要求和评价。
第二,随着纺织制品的成品化成为趋势,消费者对服饰和家庭装饰水平要求的提高,原料质量与制成品品质不配套的问题日益突出,例如,面料标准的色牢度差,水洗尺寸变化率大,缺乏实用性能考核指标等,由于标准不衔接的纠纷时有发生,消费者的投诉难以得到解决。保证服装质量关乎整个行业的兴衰,而要为社会提供安全的服装,不是服装生产单个行业可以做到的,这需要上下游相关行业统一步伐,合力整改,才能彻底解决问题,同时,要在面料生产、服装生产到终端销售都必须严格把关。
第三,纺织服装标准的总体水平还不高,符合WTO/TBT协议中关于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标准不多。迄今为止,据不完全统计,仅有少数标准,如《GB 18401-2003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18885-2009 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和《GB/T 22282-2008 纺织纤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对生态和环境标准有要求。我国标准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上,也还不能适应人们对服用产品舒适美观性的要求,对织物的接缝强力,透气、透湿性能和洗后外观等指标,考虑较少,服装标准仍然侧重服装的规格偏差、色差、缝制质量、外观疵点等指标的考核。
第四,我国标准意识普遍淡薄,是最为突出的内在原因。首先,标准化工作的市场机制没有形成,忽视标准的市场属性,主要是由于标准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标准相关主体的利益没有体现。其次,对标准的支持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标准专业人才短缺,对国际标准化活动不重视,由此对国际标准制订情况、技术发展趋势缺乏了解,难以对国际标准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由于经费的不足,产品国际认证成本较高,使得国内的一些高质产品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认证的机会大大减少。再次,对标准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重视国家标准、轻视行业标准,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不均衡。四是企业缺乏标准化意识,没有认识到先进技术标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五是国内消费者缺乏绿色生态消费理念,对产品的内在质量、标准等要求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