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大格局成型
2010-9-2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输油管道 天然气
    如今,在中国东北,年输油量1500万吨的中俄原油管道竣工;在中国西北,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的基础上,中亚天然气管道单线已于2009年12月14日建成并举行通气仪式。加上中缅石油管道和途经马六甲海峡的“黄金水道”,一个开通东北、西北、西南和东南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全部打通,标志着中国“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大格局成型。
  绕开“能源瓶颈”
  自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到200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2.04亿吨,占中国原油消费总量的52%。而作为新兴能源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在快速上升,今年前4个月,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从去年的7.7%迅速增加到12.8%。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有关研究显示,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为4.5亿吨-6.1亿吨,其中进口量将为2.7亿吨-4.3亿吨,进口依存度将处于60%-70%之间。
  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的来源地主要是中东地区和非洲的苏丹、安哥拉等国,从海上运输就要走霍尔木兹海峡-十度海峡-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以及几内亚湾-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无论如何都绕不过狭窄的马六甲海峡—这里的航道最窄处只有大约两海里宽,深度仅25米。而随着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增长,马六甲海峡也显得越来越拥挤,每年从这里通过船只,从1980年的四千多艘增长到了2009年的超过5万艘。据说,从马六甲经过的每十条船中,就有六条是中国船。
  作为中国能源“瓶颈”的马六甲海峡,自古以来就不曾“平静”。今年3月初,新加坡海军向船运公司发出警告,称一个恐怖组织正策划袭击途经马六甲海峡的油轮,这将有可能导致马六甲海峡堵塞。一度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而油轮要到达中国东部港口,即使不走马六甲海峡,也必须走巽他海峡或者望加锡-龙目海峡。而这一带海域同索马里边上的亚丁湾一起,并列为世界上海盗出没最频繁的两个海域。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室主任罗萍表示,马六甲海峡附近海域油轮受到海盗袭击的事件很多,因为油轮通过海峡时必须降低航速,这给了海盗可乘之机。而中缅输油管道的修建,将大大提高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
    舒展“能源血脉”
  作为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主要运输方式,油气管道被称为“能源血脉”。国家能源局《2009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正在跨越式发展,全国性骨干管网框架初步形成。
  到2007年底,我国累计建成投运原油管道1.7万公里、成品油管道1.2万公里。截至2008年底,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达到3.2万公里。
  不过,在总计不到6万公里油气管道中,属于干线的管道只有东西向贯通全国的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其中一线已经建成投产,二线工程预计2011年底全线贯通。相比之下,美国的国土面积比中国略小,油气管道的总长度却超过100万公里,纵横密布。中国的油气管道密度显得较小,并且没有南北向的干线。这也被认为是导致2008年底、2009年冬天都发生了“气荒”的主要原因。
  两次“气荒”中“受灾”最严重的西南地区,也是我国油气管网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而中缅输油管道的开通就能够起到直接弥补西南地区的油气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中缅输油管道建成之后,将可以成为一条西南地区的大干线。在地图上,其走势像一条从中国西南边进入,然后略微往北的一条长龙。张抗表示,中缅天然气管道对于缓解西南地区的“气荒”,将具有根本意义。如果这条管线的延长线能够与西气东输线路相连接,将极大完善我国的油气管网体系。
  缅甸是一个有着5300万人口的国家,但是缅甸的经济却相对落后。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主要靠种植大米等粮食作物。位于缅甸正中心的曼德勒市内有一条通向缅甸东北部的铁路,这条铁路沿着东北方向延伸便可连接中国。中缅石油管道正是沿着这条铁路修建的。此外,缅甸天然气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对中国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战略性的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也一直跟缅甸有一条计划中的天然气管道。
  中缅石油管道可以说是当前整个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能源干线。它对东南亚整体的能源和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一种提升。而且在中国高铁技术取得巨大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背景下,中缅石油管道也极可能促进泛亚铁路线的发展进程。
    谋定“能源人民币”
  由于中缅石油管道使中国的输油路径实现了绕开马六甲海峡这个一向头疼的地方,给未来实现能源人民币结算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我国在东南亚开展了53个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前瞻性的布局。
  中缅石油管道开通之后,未来就存在着巨大的结算方式的选择空间。比如,可以考虑采用石油人民币结算的机制。过去石油结算采用单一的美元计价,这是一种既定的世界格局。而这也正是美国获得巨大货币红利和铸币税红利的原因。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管清友博士表示,一直以来,石油之所以单一用美元结算是因为直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的石油产量都占到全球的一半左右。
  而美元在双挂钩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贷款货币等原因,使得石油美元机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因此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接受了这一协议。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世界的共识,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
  正是这一系列协议奠定了美元在国际石油交易计价货币中的垄断地位。该协议的实质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国正是通过美元垄断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媒介地位来维系和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
  石油美元结算机制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其中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人们普遍认为美元是可以花出去的货币。
  在全世界总的货币储备量里,美元最高曾经一度达到占世界总货币储备量的80%。虽然现在美元的储备量下降到了61.29%,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人们不会担心手里的美元花不出去。
  从美元绑定能源的经验可以知道,能源与货币的绑定是强上加强。那么,是否存在人民币形成这样结算圈的前景呢?
  以天然气为例,在考虑中国购买缅甸天然气的情况下,由于中国是缅甸最重要的进口来源,所以缅甸人民无需担心手里的人民币花不出去。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