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标准出台能否挽救二甲醚企业
2010-9-1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二甲醚
    ——业内人士认为 : 严格监管 、 正确引导 、 消除瓶颈是关键
    目前,广东省正在对地方标准《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征求意见。如果顺利,该标准有望于今年发布实施,当地二甲醚掺混液化气将有章可循。国内最大二甲醚市场即将出台地方标准,让不少人看到了二甲醚在民用燃气领域利用的前景。那么,标准的出台能否挽救目前开工率普遍不足的二甲醚生产企业呢?
    山东、重庆、贵州等地在暂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二甲醚安全应用和规范市场的要求,早就相继制定了地方标准。然而,记者了解到,这些地区二甲醚掺混标准的出台,并没有发挥想象中的巨大作用。
    没有专瓶专用是目前二甲醚燃料发展混乱的关键因素之一。据贵州中民燃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班仕伦介绍,贵州省内市场上销售的所有瓶装液化石油气内几乎都掺混了二甲醚,但并没有专瓶专用。
    重庆市内引燃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采用专用钢瓶生产、销售二甲醚复合燃料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徐维昕抱怨说:“我们按照标准把掺装比例公示在专用气瓶上,但其他企业并不这样做。我们使用专用设备的真货进不了市场,受到了直接在液化气瓶里添加二甲醚企业的干扰。”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标准在某些地方已经沦为一种形式,尤其表现在掺混液化气的二甲醚比例超标上。
    “目前的情况是,在液化气中掺混二甲醚,可以根据需要,想加多少就加多少。”山东齐河县一位陈姓经销商这样对记者说。在质检等部门没有有效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受利益驱使,不法商户都在违规添加。
    因此,在广东出台《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复合燃料》征求意见稿后,有人提出,在监管难的情况下,如果标准允许掺加20%,商贩肯定就敢掺50%。如果混乱局面依然存在,企业就不能获得良性发展,二甲醚也就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不能光明正大地大面积推广。
    业内人士表示,有了标准肯定是好事,但政府职能部门如何保证标准严格执行、实现规范管理非常重要。重庆市质检局一位处长对记者说,出台标准是对市场的一种引导,但要规范市场还需要一个过程。据了解,目前当地质检部门对气瓶的检查程序是定期检查不收费,不定期检查(包括举报检查)发现不合格的才收费。这位处长说:“如果加大气瓶的定期抽检力度,费用谁来出?而对二甲醚复合燃料的检查,在质检部门又涉及多个处室,内部协调也是问题。”
    “光有标准还不够,关键是产品如何流通到千家万户。”九丰集团总工程师荣咨海对记者说。现在要求气瓶必须专用,而目前市场上都是用液化石油气钢瓶掺混二甲醚。如果要置换二甲醚专用钢瓶,仅广州就需要600多万个,这么多钢瓶的置换没有哪个二甲醚和液化气经营企业能承担得起。这一瓶颈就制约了二甲醚在民用燃气市场上的大面积推广,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予以扶持。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液化石油气瓶分会委员、广东盈泉钢制品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曾祥照表示,二甲醚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有所为。特别是在当前面临信誉危机的情况下,要利用好这种新能源,有关部门应通过定期公布检验结果、加强对消费者的信息告知、公布正规单位名录等方式来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利用这种新能源。
    江西大东能燃气公司副董事长王云华表示,监管部门应该明确态度,加大抽检频率,派人驻站检验,相关费用从检验费中提取。同时,生产经营企业应该采取促销等措施,在与液化石油气有一定价格差的情况下,消费者会逐步接受二甲醚。
    曾祥照还表示,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新型能源,二甲醚还可以走纯烧之路,应用于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燃气中央空调以及城镇住宅小区集中供气等领域。另外,二甲醚在钢材锻造加热、金属熔炼加热、燃气中央空调、工业烤漆和环氧树脂粉末加热固化、化工反应吸热装置等都有大用途。
    荣咨海向记者介绍,现在九丰集团的20万吨/年二甲醚装置在半负荷生产。他们也因此调整了思路,面向二甲醚纯烧市场,向工业应用领域推广。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也在细化市场,向贵州武警总队、贵州大学食堂和部分餐馆推广二甲醚纯烧,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