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乙撑胺系列产品的许多消费领域正处于成长期,不仅主导产品乙二胺市场快速增长,其他产品如二乙烯三胺和哌嗪等也十分紧俏。但国内乙撑胺消耗量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成为亟待发展的精细化工中间体之一。江西省飓风化工有限公司上周宣布,由其承担的江西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万吨级催化合成乙撑胺新工艺装置已由爱敬海洋(江西)化工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完成,现已进入试产阶段。随着国内首套万吨级乙撑胺产业化项目的正式投产,我国乙撑胺依赖进口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乙撑胺主要用于环氧树脂固化剂、农药、医药、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树脂等产品的生产,近年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环氧树脂固化剂方面,近年来我国环氧树脂需求量年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从2000年前年产能不足10万吨发展到目前的80万吨左右,成为全球环氧树脂主要生产国之一。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均是性能优良的胺类固化剂,环氧树脂固化剂消耗乙撑胺类系列产品近年来增长迅速,2006年约消耗8000吨,2007年为3万吨,2008年为3.5万吨,2009年突破4万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4.5万吨以上。
在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树脂方面,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树脂分为反应型和非反应型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表面涂料和黏合剂的固化剂,广泛应用于造船、汽车、建筑等领域;后者主要用作热熔黏合剂和油墨,应用于塑料印刷、电子电气和纺织印染等领域。上述领域均属国内发展较快的领域,预计2010年该领域消耗乙撑胺2.7万吨。
农药方面,乙二胺在农药中主要用于生产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由于这些农药用途广、药效好,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非内吸性保护杀菌剂的主要品种,预计2010年该类农药将消耗乙二胺1.9万吨。
医药方面,乙二胺可以生产医药20余种,多为传统药物。随着全国医疗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许多疗效好的传统药物还拥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而且出口前景也看好,预计2010年医药领域对乙二胺的需求将达到1.8万吨。
另外,乙撑胺系列产品还作为螯合剂、表面活性剂、润滑油添加剂、造纸湿强剂等的原料,预计2010年这些领域乙二胺消费量将达到2.6万吨;还可用于有机合成、合成橡胶促进剂、土壤改良剂以及用于金属的鉴定与测定等方面,这些领域目前消耗乙撑胺约1.2万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1.75万吨。
产品生产受制于人
虽然我国乙撑胺下游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但乙撑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全球乙撑胺年产能约为44.7万吨。其中,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年产能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90%,产量约占93%。陶氏化学、巴斯夫、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生产能力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69%,这些公司控制和主宰着世界乙撑胺工业的发展。
我国乙撑胺生产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内陆续建设了多套中小型乙撑胺生产装置,最多的时候达到3O余家,多为数百吨级的小装置,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原材料及能耗高,导致生产成本高,难以与国外产品竞争,而且产品质量无法同国外产品相比,2007年起均因技术不成熟及成本问题全部停产。另外,国内引进的几套装置也因技术原因消耗过高而停产。
因此,近年来我国乙撑胺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远高于其他有机中间体产品。目前我国乙撑胺总进口量超过12万吨,2007年进口乙撑胺7.8万吨,2008年突破10万吨大关,2009年超过12万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15万吨。
自主工艺终获突破
可喜的是,由江西省飓风化工有限公司研发的催化合成乙撑胺工艺100吨中试项目已经在2008年取得成功,生产出合格的乙撑胺产品,并顺利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专家认为,其自行研制的催化剂催化合成乙撑胺系列产品新工艺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有较大创新,具有催化活性高、反应压力低、反应速度快、产品收率高、生产能耗低的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产品。同时,该工艺实现了催化剂、氨、工艺废水及副产氯化钠的回收利用。与国外现有的二氯乙烷合成乙撑胺老工艺相比,该工艺能耗减少70%,设备投资仅为老工艺的1/3;吨产品成本比老工艺降低4000元。
据了解,由江西飓风化工承担的国内首套万吨级产业化项目,已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爱敬海洋化学株式会社,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推进该项目,计划在3年内建设年产5万吨规模的生产线。其中,首期投资1亿元、年产1万吨乙撑胺生产线已于2010年7月底以前全面建成,并投料调试运行成功,试产出合格的乙撑胺产品。江西飓风化工总经理介绍说,该项目于今年9月中下旬正式投产,届时将改变当前乙撑胺产品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