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传统的 PVC分析文章多从产业供需及成本因素角度探讨商品价格的涨跌,但由于商品成本转嫁的链式传导及不同商品之间的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链某几种产品的价格成本分析有时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试图跳出商品价格从国家宏观政策角度,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对聚氯乙烯行业的影响,探讨 PVC 未来价格走势。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产业布局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优化产业布局,降低单位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成为重要的国策之一写进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国务院发改委发布了抓住时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相关政策。
2010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之前市场较为担忧的“经济二次见底”逐步减弱,整体的经济运行稳定为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在保持全年经济目标基本实现的情况下,宏观调控的重心也从“稳增长”,过度到“调结构”。
此外,现阶段“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时限即到。前四年全国单位GDP 能耗累计下降15.61%。今年是最后一年,目前离目标完成仅4 个月,但上半年全国单位GDP 能耗同比升0.09%,有7 个地方单位GDP 能耗上升,形势相对严峻。为此在今后的四个月内,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PVC 行业的非理性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氯碱行业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期,特别是自 2000 年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为PVC 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伴随着产能的急剧扩张,产能过剩、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也逐步突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能过剩明显、供需矛盾突出。2000 年以来经过10 年飞速发展,2004 年PVC 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纷纷进入,国内PVC 行业改扩建、新建项目纷纷上马。2005 年中国聚氯乙烯产能增长率达到46.38%,至2009 年年底,我国PVC 产能达到了1780 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PVC 生产国。大量PVC 项目的投产导致我国PVC 市场供求严重失衡,装置开工率不足,多数负荷仅为50%(2009 年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6%),2009 年PVC 需求增幅为15.3%,但预计2010 年全国总需求只有1125 万吨,仅能增长8.7%。供需失衡严重,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二、产业结构失衡。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得电石法PVC 成本优势得以表现,国内新增PVC 产能大部分为电石法,电石法的比例不断上升,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5 年来,原来只占全国产能总规模约60%的电石法PVC 产能,如今已膨胀至80%。以2010 年为例,新投产的项目中,采用电石法生产工艺的有10 家,新增总产能为294 万吨。而乙烯法PVC只有两家,产能为70 万吨,电石法PVC 在市场中的比重仍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两种生产工艺配比明显失衡。
从地域上讲,大多数的生产企业集中在新疆、内蒙、宁夏、山西、陕西等中西部省份,而材料的消费市场则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无形中加大了物流成本,产销布局有待进一步改善。
此外产品结构单一,国内 PVC 企业大多仅能生产通用型产品,使低端产品比例过高,高端产品供应不足而依靠进口。
三、高耗能高污染。PVC 尤其是电石法PVC 工艺属于典型的高耗能行业,每生产一吨PVC,至少需要消耗1.5 吨电石,而生产一吨电石,通常需要3500 度以上电力资源。电石法聚氯乙烯主要采用氯化汞来做触媒。每吨聚氯乙烯的单体消耗氯化汞触媒1.2 千克。以2009 年聚氯乙烯的产量580 万吨计算,该行业使用汞触媒约6960 吨,汞的使用量约566 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耗汞行业。预计到2012 年,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产量将达到1000万吨,预计汞触媒的消耗量将达到12000 吨,汞的消耗量将达到1056 吨,使用量占全国汞使用总量的60%左右。高耗能高污染成为PVC 行业的最大问题。
PVC 行业将成为政策调控重点
基于 PVC 行业的特点,及目前我国PVC 行业表现出的产能过剩、高耗能高污染等特征,国家对该行业进行重点政策调控。主要体现在对上游原材料的控制及淘汰落后工艺装置两个方面。
首先,针对 PVC 行业上游电石生产的控制。电石行业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对象。随着节能减排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控力度也有增大的趋势。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电石行业准入条件》三个文件,均要求电石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控制和减少电石的供应,以期淘汰PVC 部分电石法装置。
其次,PVC 行业本身也是国家直接调控的重点,特别是2010 年对PVC 调控力度空前加大。国家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三部委于5 月12 日下发《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通过差别电价来试图淘汰那些产业链不健全,生产工艺落后的生产装置。6 月4 日,工信部对外公布《关于印发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汞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通知》,更是直接从技术层面强制性淘汰落后工艺。在未来的4 个月中随节能减排任务的进一步加重, PVC 行业或受到更多重政策考验。
产业调整布局下 PVC 难言大幅上扬
国家加大对 PVC 行业调控力度,目的是明显的一是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从实施手段来讲,行政手段、市场调节并用。调控政策的出台必然对PVC 市场造成较大影响,PVC 价格波动也会出现有别于之前周期运行特点。
首先,此次产业结构调整是从上游电石产品展开的,部分高耗能企业的关停,减少了电石的市场供应,直接导致部分PVC 装置因原料供应不足而停产,达到淘汰剩余产能的目标。考虑到市场因素,由于电石供应减少,供需平衡打破,按照价格规律势必导致电石价格的上涨,进而提高PVC 企业生产成本。
那成本的上升是否意味着 PVC 价格的上涨呢?答案是否定的,PVC 的价格不仅有成本的因素,下游需求也是PVC 价格实现的重要组正部分。如果价格传导机制灵敏,上游的价格上涨是可以通过中间环节的传递,转移到终端消费品上。如果这样的话企业的生产成本能够通过终端转嫁出去,企业的经营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客观的讲不能达到中间企业的优胜劣汰,这也不是产业调整政策要实现的结果。为此,国家实施宏观产业布局调整,实现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通过行政的手段,通过技术标准的规定直接淘汰PVC 装置;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切断中间环节价格的传导。提高生产企业成本控制成本价格的同时,稳定终端价格,通过这种方式来淘汰掉生产成本较高、工艺落后的企业。事实上,目前PVC 行业在价格传导上存在一定的阻隔,由于下游汽车及房地产建材业的景气走弱,终端需求受限,对PVC 价格需求弹性较大。PVC 企业在部分装置关停的状况下仍能够通过开工率的调整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许多成本较高或产业链欠缺的生产企业已处于关停阶段。
由此可以推之,为了真正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确保落后产能得到淘汰,在市场手段调节不理想的状况下,政府未来可能将重心放在下游终端消费上,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抑制PVC 成本向下游传导,控制终端消费品价格过度上涨,减小社会通胀压力。
反映在 PVC 价格上,受上游成本的提升PVC 价格会稳定在中等技术企业成本线附近,整体较之前小幅上升,但不会出现大幅上涨局面。按目前PVC 行业生产成本状况计算,PVC理想的波动区间为(7400,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