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大跨国石油公司陆续拿出亮眼的二季度财报,昭示天下:油市复苏,经济向好。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国际油气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同时,从低碳到无碳发展的环保诉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市场与本地化管理的冲突凸显,以及美元贬值和勘探开采成本上升的冲击,都使石油行业进入较高油价下的微利时代,且充满变数。全球经济复苏了吗?传说中的“二次探底”会发生吗?几大跨国石油公司的二季度财报或许能透露一些端倪。
在截至6月30日的二季度中,拨开笼罩在墨西哥湾上的“漏油”阴霾,总部设在美国的几大石油公司业绩全线飘红。埃克森美孚公司净利润75.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1%。雪佛龙公司第二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倍多。康菲石油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倍,总计42亿美元。
受欧洲债务危机威胁的欧洲石油公司财报虽略逊一筹,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形势看涨。壳牌公司二季度实现赢利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道达尔公司二季度利润增长了72%。
然而也应看到,国际石油公司二季度利润的大幅增长,是基于去年金融危机引发油价大跌的基础上。石油公司利润恢复性增长,正是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阴霾的体现。
油价涨落:福兮?祸兮?
针对上涨的业绩,埃克森美孚在发布会上表示,主要得益于原油价格上涨、产量提升、资本开支小幅下降,以及化工、炼化业务增长。雪佛龙公司认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原油、天然气以及飞机燃料等炼油产品的价格全面上涨。不难看出,国际油价是影响石油和化工行业最根本的因素之一。
资料显示,上半年国际油价总体涨幅较大,4月份WTI现货价格创金融危机以来最高,达每桶83.58美元。此后,受西欧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以及世界经济增长不如预期等因素影响,油价一路下滑,半年均价为每桶77.16美元,同比上涨54.6%。
这是否意味着油价越高,油公司业绩越好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刘林认为:“如果产品获取成本不变,当然油价越高,油企业绩就会越好。但长期来看,企业业绩与油价和获取成本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如果部分涨高的成本不能转嫁出去,高油价会带来需求萎缩,导致‘SupplyShock’(供给冲击),结果就是价涨量跌。高于100美元的油价对油公司长期不见得有利。”
业内人士分析,每桶60美元至80美元是生产商和消费方都能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油价水平。
全球经济:复苏?二次探底?
显然,油公司业绩增长推动了人们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当前全球经济增量的最大因素,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5.3%,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0.8%,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7.9%……这些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能源需求旺盛。
然而,7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由于个人消费开支增长乏力,二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2.4%,低于一季度修正后的3.7%,表明美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同时,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政府对银行信贷、房地产投机的调控,对经济产生了影响,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两大能源消费大国的经济增速放缓,为刚刚红火的油市蒙上隐忧。
传说中的“二次探底”会出现吗?
对此,刘林认为:“全球经济在复苏中,危机还是存在的。在欧美和日本,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家庭,三者对现在和未来经济资源的透支很厉害的。就像一个老人刚刚大病初愈,也许还有新的病症没有发现。所以,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且经济复苏不可能是短期的。”
炼化产能:过剩?短缺?
油气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这意味着,国内外炼化业务的在高油价、高成本的压力下,容易成为油企短板。
根据财报显示,美国雪佛龙公司第二季的炼油、营销和化学品业务大幅提升,主要由于关闭部分炼厂和项目,提高炼油利润率,下游收益增加。
另一方面,石油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炼油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如果油价持续走高,炼油业务将承受较大经营压力。随着炼厂节能减排的标准提高,产品升级所需的投入增加,以及多元化竞争的加剧,国内炼化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是落后产能的过剩和高质量产品的短缺。
国内炼化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炼化企业要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要效益,重要的是在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上下足工夫。当然,还要不断提高炼化板块的上下游一体化、集约化管理以及产业集中度水平。”刘林说,“像埃克森美孚这类国际大石油公司都是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从勘探开采,到油品炼制、运输,以及销售,每个环节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突发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因而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