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记者到云南西双版纳州实地考察,看到当地已经形成了汉麻种植和加工中心,具备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引进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用创新的科技成果打造新型的农业种植和工业加工产业链,是该项目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引进纺企促农业发展
引进强势的战略投资龙头企业,是推进和带动汉麻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核心。
在西双版纳州推行科学种植汉麻的初期,就从北京、上海、宁波等地引进7家企业集团,共同出资2000万元组建了西双版纳云麻实业有限公司,后来宁波宜科科技、雅戈尔集团携2亿元资金进入,将公司改组为“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年产5000吨汉麻纤维加工厂,使汉麻产业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
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工厂占地21.8667亩,建筑面积1.6934万平方米,综合投资1.5亿元,年生产汉麻纤维2000吨,企业生产加工值达1.2亿元。中试厂通过采用鲜茎皮秆分离、机械脱胶、生物脱胶、分纤漂洗、快速渗透、牵切梳理、精梳分理等新技术和相继研发出连续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加工设备,已成功生产出适应于60公支以上纯麻纺的麻条和80英支以上麻棉混纺产品的棉型散纤维,实现了汉麻产品高档化的重大突破。
按照汉麻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西双版纳州政府在今年全省生物产业大会上签订的第二期3000吨汉麻纤维扩建工程协议,扩建后的生产规模可达5000吨汉麻纤维,企业生产加工总值2.8亿元以上。
产业化让农民得到实惠
去年是汉麻产业进入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之年,西双版纳州共种植汉麻2.01万亩,种植涉及9个乡镇,42个村委会,206个村民小组,5174户农户,户均种麻近4亩,总产量突破1000吨,达1139.1吨,实现种麻农民总收入1253万元,平均亩产达56.6公斤,亩产值622.6元,最高单产191.55公斤,产值达2107元,种麻平均户收入2400余元。
据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去年4个月种一季麻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有27户,1万元以上的有113户,8000元以上的有123户,5000元以上的有466户,4000元以上的有270户,3000元以上的有402户。
例如,勐宋乡种植汉麻9499.5亩,共交售干麻皮586吨,平均亩产61.7公斤,亩产值678.7元,种麻户平均收入3293.8元,其中曼吕村委会小新寨的16户拉祜族群众,种植汉麻89亩,共交售麻皮9174.42公斤,平均单产103.07公斤,亩产值达1133.77元;而汉族大寨36户村民和南温小组的21户拉祜族群众分别种植汉麻200亩、350亩,产量分别为19.5吨、33.44吨,麻皮销售收入分别为21.45万元和36.8万元,户种麻平均收入都超过1万元。
通过发展汉麻产业,让西双版纳州中、高海拔山区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成为了当地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为提高山地复种指数、培肥土壤,西双版纳州开展了近千亩麻后秋豆种植(黄豆、豌豆)示范工作,实现山地一年二熟,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汉麻产业发展的目标
西双版纳州农业局局长李军告诉记者,2010年州内计划发展种植汉麻4万亩,干麻皮产量突破2500吨,带动省内发展种植2万亩,干麻皮产量突破1000吨,基本满足一期2000吨纤维生产对原料的需求,企业加工值达1.2亿元。
李军说,州农业局将着力推进汉麻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发展汉麻产业。同时,开展冬闲田种植、原料综合利用、鲜茎皮秆分离等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扶持种植公司及种植村、种植大户,加速扩大种植面积。
李军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汉麻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
他介绍,到2012年州内计划发展种植汉麻8万亩,干麻皮产量突破6000吨,带动省内发展种植5万亩,干麻皮产量突破4000吨,基本满足二期扩建后5000吨纤维生产原料需求。到2015年州内发展种植15万亩,干麻皮产量突破1.2万吨,企业加工值达2.8亿元以上,使扩建后5000吨纤维原料实现州内自给,为汉麻产业在全省及全国的快速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关链接:
汉麻(俗称火麻、线麻等)属木兰纲、荨麻属、荨麻目、大麻科,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国外已选育出雌雄同株品种),原产于亚洲中部。汉麻全身都是宝,其单位时间内生物产量是树木的3~4倍,CO2吸收率是森林的4倍,是一种生物产量极高的纤维作物。
目前,汉麻产业已初步形成从农业种植、纤维加工、纺织、化工、造纸、粘胶、木塑、汽车内饰、新型建材、复合材料、食品保健、医药、活性炭、机械装备等14个产业的产业链,产品达3000多种,是重要的再生、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性资源。
目前,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印度、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正研究汉麻的多用途开发利用,综合利用潜在市场巨大,已被发达国家视为21世纪的优势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