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巨头成品油价“内外有别” 打九折低价出口,国内还想提高价格 一方面以低于国内成品油税前价10%的价格向海外出口,另一方面又在国内谋求成品油提价。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大巨头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制造“内外有别”油价实在有些令人费解。
成品油低价出口 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境内天然气、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需求实现了稳定增长。与此同时,国内成品油出口也有明显的变化。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3月成品油的出口量为264万吨,同比上扬了70%以上。
此外,卓创资讯公布的数据还显示:3月,国内汽油、柴油的出口价(折合为人民币后)约是5012元/吨、4644元/吨。
上述价格要比中国众多加油站挂出的汽柴油零售价低出一截。
记者对比了沈阳、北京、上海及广州四个地区发现,93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每吨8666元~9137元之间,0号柴油最高零售价略低一点,但最便宜的也要每吨7408元。
这样算下来,汽柴油出口价要比国内零售价至少便宜3400元、2700元。
据了解,各类“税费”是造成价格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费者每购买一升零售汽柴油,就会向国家上缴城建税、消费税、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等税费。
记者计算发现,以上海每升6.87元的93号汽油为例,含有增值税、消费税总计1.998元,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为0.22元,税费约是零售价的29%。
扣除税费后,上海汽柴油的零售价约为每吨6700元、5573元,这仍比出口的汽柴油价格高出一截。经计算,出口的汽柴油价格要比上海的税前汽柴油最低批发价折让8%到12%左右。
“作为炼厂,出口其实并没有什么利润可图。”一位中石化下属炼厂的内部管理层告诉记者。
分析人士指出,汽柴油出口价格便宜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一些并不发达的亚洲国家(及地区)没有大炼厂,中国会定期替对方加工原油,不可能对它们卖高价。
其次,由于中国有偏低的人工和物流成本也让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早就动了心。它们把中国作为成品油加工地,出口便宜的汽柴油。据中石化的不完全统计,约20%到30%的出口量是外商投资企业。
出口大幅增加原因何在? 尽管汽柴油出口并没有太高的利润,但汽柴油的出口量却在放大。
今年前3个月,中国累计出口了694万吨的成品油,同比增加66.4%。这已是中国连续四个单季出口量都在600万吨以上了。2006年到2009年一季度期间,单个季度的最高出口量不过是480万吨左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国内需求不足,企业需要通过其他方式卖掉产品。
虽然中石化、中石油都试图以最新的数字表明,中国汽柴油的产销量都在大幅上升,需求显然在好转,但是,今年一季度国内成品油零售、批发量并没有超过2008年同期。
一部分卖不掉的产品就要出口。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中石化自行掏出了一些补贴来鼓励各炼厂加大出口力度。卓创资讯的报告数据也称,汽柴煤油3月末有1854万吨左右的库存。记者发现,这部分库存占同期产量的30%左右。
上述事实至少说明,中国的汽柴油价仍是有降价空间的。但现在,让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大幅降价又是难上加难。
一方面,根据定价机制,只要22个工作日原油加权价波动率达4%的标准,中国的成品油就符合提价标准。而经济复苏之后,原油价很有可能不断螺旋上升,两大石油企业不但不会在这种局面下降价,还有可能继续提价。
另一方面,国内石油巨头控制着炼厂、批发及销售网络等整条产业链条,上下游利益趋向一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各个环节都期望创造最大利润。而降价显然是不符合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