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调价标准国内油价缘何还不下调
2010-5-2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成品油 油价
截至20日晚8时,国际油价已跌到68.16美元/桶,单日跌幅达到2.45%,与上月国内油价调整时的基准价79.62美元/桶相比,跌幅超过13%。
按照国内成品油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逢4%波动调价机制,一周前就达到了标准,为何国内成品油至今迟迟“按兵不动”?
事实 一周前就达到调价标准
据测算,早在5月14日,中国国内成品油调价所依据的三地原油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约为72美元/桶,和上次调价时的基准价79美元相比,恰好相当于正向4%的水平。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认为,近期国际油价已经跌至2月初的水平,为三个月来的最低价,但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陈晴说:“目前国内柴油均价较2月初高出近600元/吨,汽油均价较2月初高出1200元/吨之多。”从往年数据分析看,柴油基本面差异价格约在200~300元/吨,目前柴油价格至少还有300元/吨的泡沫空间。
万联证券分析师王桥分析这次油价暴跌原因时认为,此次国际油价快速下滑主要因素是美元走强。希腊债务危机导致欧元兑美元连创新低的同时,美元指数也在高位上不断地刷新,目前美元指数已创下87.45的两年高位。此外,欧美股市连续暴跌、投资者对欧洲经济的担心也是油价快速下滑的重要因素。
质疑 两巨头亏损借口不成立
为何中石油、中石化两巨头油价不下调?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晴分析称,两大公司和地方炼厂批发价坚挺不下的主要借口是资源偏紧和亏损严重。陈晴介绍,目前市场上中石化的汽柴批发价格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中石化的大区调拨价,濒临亏损。
但是对于两大巨头“亏损严重”的说法,记者查阅了两巨头2010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中石化首季净利润同比大涨40%,而中石油首季利润更是同比暴涨72.7%,中石油在港交所发布的报告中专门提到营业收入大增的原因就是“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及销量的增加”。可见,油价与国际接轨使两巨头利润明显暴增,亏损借口不成立。
剖析 可能“拖时间不拖价格”
对于此次国际油价暴跌国内油价至今按兵不动,专家们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拖时间但不会拖价格。“从以往经历看,每逢调价条件满足时,发改委从未因其他原因停调过一次,这次也不会特殊。”东方油气网首席经济学家钟健认为,拖时间的可能性比较大,上次调价也是推迟了5天才正式出台的。另有分析人士认为,上一次油价的上调幅度超过了预期,所以这次调价幅度可能比较大。4月13日22个工作日原油平均价格为79.62美元/桶,较去年调价的基准数上涨了6.3%。如果按此比例测算,则国内对应的成品油调价幅度应当约为280元/吨,而实际上调了320元/吨。王桥也预测本次下调的幅度将比较大。
虽然国内油价还没有正式调价,但据监测,近期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汽柴价格已经开始回落,下滑幅度在100元/吨左右,部分地区下滑幅度甚至更大。
热议 不能选择性与国际接轨
油价上涨,提高企业经营成本,阻碍包括汽车、交通在内消费的扩大,因而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石油巨头作为国有企业显然应在国家经济遭受冲击时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为促进国家经济形势好转作出贡献,而绝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置国家与社会利益于不顾。何况当前两大石油巨头都存在巨大的库存压力,所以当前提高油价于人、于国家、于己都没有益处,显然是一种非常短视的做法。
上次油价上调的理由是近段时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有所上涨,因而上调油价是“与国际接轨”。按照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调整油价并非不可以,但是有关部门与企业对油价向来奉行选择性“与国际接轨”策略,即视自身利益需要选择有时接轨有时不接轨,国际油价下跌则接轨慢,上涨则接轨快。比如国际原油价格从2008年7月份开始一路下跌,但在长达5个月的直线下跌时间里,有关方面迟迟不下调国内油价,很有耐心,直到2008年12月19日国际原油价格跌至40美元时才开始下调。2009年1月15日油价调整后,国际油价也曾有过低点,2月17日更是跌破每桶35美元,但是未见有关方面宣布下调国内油价。今年初到5月初,国际原油价格有所上涨,有关方面便“风驰电掣”般上调国内油价,但到了最近,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却选择性“与国际接轨”,其意图与跟跌慢跟涨快做法显露无遗。
尽管制定油价的政府有关部门看似地位中立,但是其制定价格显然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而民众却缺乏适当的途径来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这样一来,油价制定与调整的天平就难免会发生倾斜,所以对于破除油价选择性“与国际接轨”现象及维护消费者利益而言,通过举行价格听证等方式搭建消费者表达利益诉求平台,建立民众对于油企与价格制定部门的制约机制不可或缺。
而要破除油价调整选择性“与国际接轨”与跟跌慢跟涨快现象,最为根本的是要打破当前成品油的垄断经营态势,建立与形成成品油市场的充分竞争局面。消费者充分行使商品选择权利是阻止不合理制定包括油价在内商品价格的天然屏障,所以,唯有破除成品油垄断经营态势,形成充分市场竞争,选择性与国际接轨的态势才能遏制。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