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橡胶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丁基橡胶:强化引进消化吸收
2010-4-1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丁基橡胶 拜耳 交联

    丁基橡胶分为普通丁基橡胶(IIR)和卤化丁基橡胶(HIIR)两大类,生产方法主要有淤浆法和溶液法两种。淤浆法技术由美国埃克森公司和德国拜耳公司垄断;溶液法由俄罗斯陶里亚蒂合成橡胶公司与意大利Pressindustra公司合作开发。目前丁基橡胶主要生产国是美国和加拿大。
  由于IIR和HIIR的性能有所区别,用途也不同。在我国,IIR主要用于生产汽车内胎、力车胎内胎、硫化胶囊以及密封胶带等;HIIR主要用于生产汽车子午胎的气密层和医用胶塞等,消费结构和国外基本一致。HIIR不仅保留了IIR的优异性能,还可以进行多种交联反应,提高了硫化速度,改善了与其他橡胶的黏着性和共硫化性,克服了IIR的缺点。随着轮胎技术的升级换代,采用IIR制造的内胎轮胎将逐渐被由HIIR制造的子午胎轮胎所取代。
  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
  丁基橡胶核心技术主要由埃克森美孚和拜耳垄断。中国丁基橡胶专利基本是由国外独资或合资橡胶轮胎企业申请的。国内的主要研发单位是四川大学,侧重于丁基橡胶与其它橡胶的混合物研究,技术水平较低。国外专利权人在我国申请专利保护,对国内自主研发丁基橡胶的聚合工艺和制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丁基橡胶外国专利申请人主要是日本公司,其申请量排在前三位。拥有丁基橡胶核心技术的埃克森美孚和拜耳公司则排在第四和第五位,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
  我国丁基橡胶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一直没有建成工业化生产装置。1999年,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引进意大利PI公司技术,建成了目前为止我国唯一的3万吨/年生产装置。装置共引进3个牌号,均为普通丁基橡胶产品。
  从丁基橡胶专利申请量来看,中国专利申请量从2000年才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国外1985年~1996年丁基橡胶专利申请量相对平稳,但每年都在100项左右,从1996年之后开始上升,至今仍保持着一定的专利申请量。
  新工艺新产品快速涌现
  丁基橡胶技术的研发热点主要针对反应器、工艺技术和过程控制、新工艺和新产品。
  从丁基橡胶专利技术分析可以看出,国外丁基橡胶生产技术正在朝着改进淤浆及溶液聚合工艺方向发展,茂金属等新型催化剂在丁基橡胶聚合工艺中也得到了应用。国外的丁基橡胶研究机构多采用接枝和离子化化学改性方法对丁基橡胶进行改性,出现了接枝改性卤化丁基橡胶、星形支化型丁基橡胶、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共聚物等新产品。
  丁基橡胶聚合技术主要集中在丁基橡胶的卤化反应(C08F8)和异丁烯与异戊二烯聚合制备丁基橡胶(C08F210)。丁基橡胶应用技术主要集中在利用丁基橡胶制作汽车轮胎的气密层-内胆(C08L23)。
  加强与国外技术交流
  我国仅有的一套3万吨/年丁基橡胶生产装置产能较低。此外,丁基橡胶中国专利主要由拜耳和朗盛公司申请,我国从事丁基橡胶相关研究的机构仅限于大专院校,而且专利申请量比较少。目前我国丁基橡胶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建议加强与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公司进行技术交流,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生产装置。
  从专利文献的技术涉及领域来看,国外现已开发成功了多种具体特殊性能的丁基橡胶,包括长链支化和星型支化丁基橡胶、预交联和支化交联丁基橡胶、共聚改性卤化丁基橡胶等。今后我国应从丁基橡胶多功能新产品的开发入手,尽快填补国内空白。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