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行业动态 >> 正文
清洁能源二甲醚整个产业的生死劫
2010-2-2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二甲醚 醇醚燃料

    2月8日早上,小雨似有还无。从东莞市沙田镇中心区出发,穿越长长的西海大桥,一茬一茬的香蕉和甘蔗林以及东莞九丰化工厂灰白色的厂房就进入来访者的眼帘。
    “无论你要找谁,都必须进行登记。”在九丰办公生活区门口,一名忠于岗位的保安拿着一块印有“访客证”的牌子快步追上记者,严肃地说,“这是一个化工能源基地,安全问题很重要。”
    两周前,九丰的燃气填充区域曾混进去几个记者,他们明察暗访,将其往液化石油气里掺混二甲醚(简称DME)的整个过程和内幕曝光。而在整个珠三角地区,每天至少有几百吨这样掺混了二甲醚的液化气流向千家万户。
    东莞九丰因此遭到东莞市质监部门的整顿,损失惨重。曾使不少二甲醚生产企业大获其利的灰色地带,如今却令其遭受了致命打击。“省内最大的二甲醚生产商久泰也已停产,因为他们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去了,二甲醚的整条生产链都很麻烦。”广东省燃气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梁作俭说。
    九丰的罪与罚
    “冬天本是燃气需求量最大的时候,但我们的业务几乎都停止了。”在九丰化工位于办公楼三楼的总裁室内,副总裁胡海无奈地说。
    在其办公室外面,曾经热闹非凡的燃气填充区变得异常冷清,加气点上的10个车位均空着。而根据1月6日到此暗访的记者的观察,那天下午3时多,九丰化工公司门口有近10辆气罐车在排队加气,有的气罐车甚至要等上一个多小时才能进去。
    “我们的二甲醚生产线在2009年8月份才投入生产,几个月之后就遇到这样的事,对我们打击很大。”胡海说着从书架上拿出一叠关于二甲醚产业的调研资料,可能是经过几次复印,文件上政府高层批示的字迹已变得有点模糊。“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和专家都做过调研,说这是一种清洁能源,是支持这个产业的。”他指着资料说。这个身材高大的湖南汉子把纸张翻得哗哗作响。
    九丰公司将二甲醚违规混装入民用液化气一事曝光后,这家占据了全国二甲醚产能1/50、广东第二大二甲醚企业遭遇了自成立以来的最致命的冲击。先是其集团名下的“丰茂气站”被广东省质监局等相关单位严厉查处,随后该集团液化气、二甲醚相关企业亦遭到关停打击。
    事发之后,九丰开始将直接责任推向灌装环节。“我们的产品一般不对民用,只卖给大客户,他们都是工业企业或比较大的燃气公司,只是有时他们转手就卖给气站了。”胡海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然而九丰集团旗下的丰茂气站因灌装混掺二甲醚的液化气被勒令关停,已经表明胡海的辩解存在漏洞。
    据了解,东莞九丰的二甲醚生产项目采用了目前国内外最为流行的二步法技术:先将原料气合成甲醇,然后甲醇再脱水制取二甲醚。据业内专家介绍,该法工艺成熟,装置适应性强,是当前国内主要的生产工艺技术。
    就在1月25日,东莞市质监局早早地派出执法人员,责令九丰立即停止充装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混合气体;同一天,广州市质监部门也出动执法人员,突击检查瓶装气市场。他们表示,今年准备对全市72家气站安排不少于2次的监督抽查,对在充装环节添加二甲醚的最高可罚50万元。
    “我们与中东等原料供应商签有长期合同,但现在所有新来原料我们都没法接收,估计以后还要给客户赔偿,初步损失估计要以千万元来算。”胡海说。
    二甲醚乱象
    “二甲醚本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我们公司也是看好这个产业在中国的前景才决定投资。”胡海说。
    2007年,意欲在能源行业大展拳脚的广东九丰集团与广东省国有企业广业集团合作组建东莞九丰,投资16亿元进驻当时还被称为“孤岛”的沙田立沙岛,开始了大型的液化气油品仓储及码头项目建设。而自建成投产之日起,九丰就将二甲醚掺混天然气出售给客户,掺混比例为10%至20%不等。
    在20世纪70年代,二甲醚作为气雾剂开始取代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从此作为替代能源走上了历史舞台。在中国,二甲醚产业勃兴于2000年,遥想10年前,当它以洁净能源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时,没人会想到它今后的命运会是如此坎坷。
    2005年底,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中的专家—原一机部部长何光远、山西省委原书记王茂林等8人拟就了一份《关于推广煤基醇醚燃料以替代汽油、柴油的建议》,并直接上书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仅隔两天,胡锦涛就作出批示,要求发改委对替代能源问题进行科学论证,从总体上提出开发方向和重点。
    “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大约还可以用40年,而煤的储量尚够开采200年,所以目前各国政府都在关注和扶持‘以煤代油’项目的开发。”全国液化石油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曾祥照说,“而二甲醇项目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时,中国二甲醚产能已接近500万吨/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二甲醚生产国。而在能耗大户广东省,除了九丰之外,久泰能源在南沙的二甲醚项目产能已达30万吨,全部投产后规模达120万吨;广东海丰华城也有年产10万吨的能力。
    但在广东,上百万吨的二甲醚产能直接用于工业项目的并不多。相关人士估计,约有95%的二甲醚被用来掺混在液化石油气中供给民用。以广州市为例,全市城镇及流动人口约1300万,以每个家庭4口人,拥有2只气罐标准计算,广州约有300万家庭,而管道用气普及率仅有16%,也即市场上的液化罐装气瓶多达五六百万只。
    “既然有这么大的市场,企业肯定会采取混加方式。”胡海为自己公司的行为辩解说,“液化气里掺混二甲醚是行业里的潜规则,在没有发生问题的情况下,燃气生产或灌装公司多是如此。”
    “由于燃料紧缺,广东省是违规掺杂二甲醚的重灾区,同时也是湖北、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二甲醚企业倾销的重点市场。”梁作俭分析,近期广州市场的国产液化石油气出厂价多在6000多元/吨,进口燃气每吨6300元左右,而二甲醚市场价格一般在4300元/吨左右,“这意味着一吨二甲醚要比同样重量的液化气便宜2000多元。”
    国家标准的缺位
    “二甲醚作为燃气使用,本应归口城建部门管理,但一旦装进瓶子,质监部门也要对其进行监管,因为燃气装进瓶里就属于特种设备。”之前在建委任职的梁作俭说。
    自从2008年1月1日建设部发布实施《城镇燃气用二甲醚》行业标准后,二甲醚作为液化石油气的替代燃料具有了“合法身份”。然而3个月后,国家质检总局颁发了《关于气瓶充装有关问题的通知》(质检特函[2008]17号,以下简称“17号文”),明确禁止在LPG中加二甲醚,要求气瓶必须专用,原因是“向民用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二甲醚后,可能导致钢瓶阀门漏气和焊接气瓶严重腐蚀,给气瓶安全使用带来了很大危险性”。
    “问题的焦点就在于‘17号文’的片面性。它在堵死二甲醚灌装环节的漏洞的同时,却未同期出台一个国家标准,比如混装的比例、灌装的标准等。”梁作俭指出,“这直接导致了民用领域的‘无标准’状态。”
    按照质监局的惯例,每年春节前后是其进行安全检查的重点,不少二甲醚掺混企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查处。在过去的几周,有关人士透露,广东省质检系统对近700批次的燃气瓶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其中600批次存在二甲醚掺混问题。
    “二甲醚掺入液化气在民用领域尚未出台国家标准,广东省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标准,如果遭到投诉就只能按照‘违规’来处理了。”九丰二甲醚事件爆发后,广东省质监系统的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一方面是国家宏观政策极力扶持二甲醚项目上马,一方面二甲醚在其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却未及时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二甲醚的产能一再扩大,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0年,中国计划投产的二甲醚项目达14个,合计产能为395万吨/年,预计2010年二甲醚总产能将达到850万吨/年。
    “二甲醚在成本、燃烧利用率方面拥有的优势,使不少企业为之违规掺混,然而至今,二甲醚产业在立法与标准方面基本处于空缺状态,唯一对该行业进行约束的,唯有国家质检总局‘17号文’规定。”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赢取利润的冲动,使二甲醚企业屡次越轨冲破这纸规定,甚至无视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
    “之前一直不知道家里烧的燃气混了二甲醚,也不知道它的危险所在,”家住广州越秀区的一名女士说,“气站工作人员从来不说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政府部门在处罚他们时也并没有对公众进行通告,一切都显得太不透明。”
    据悉,2月4日,广东省质监局曾召开二甲醚行业相关人士座谈会,试图就二甲醚掺混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我们提出广东省要像重庆、贵州等地一样,先建立二甲醚使用的地方标准,”一名当天与会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但质监局没有给予重视,说那是以后的事。”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