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纤维 >> 行业动态 >> 正文
纺织行业“十一五”期间科技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推广成效显著
2010-12-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科技攻关 成果 产业化 十一五
    “十一五”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将加快科技进步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装备升级积极开展了多项工作。2004年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制定并发布了《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提出了行业中亟须解决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简称“28+10”),并于2006年、2008年两次进行了细化和修订。近年来,行业围绕“28+10”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和成果产业化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技术升级推动行业效率提升

    我国纺织机械行业在“十一五”期间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这期间企业纷纷加大了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力度。近几年,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纺织机械产品在高速度、高性能、高质量以及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全行业整体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先进技术装备投资不断增加,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则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加速退出,行业技术素质和生产效率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共引进国外先进装备近200亿美元,采用国产先进装备约2800亿元人民币;化纤行业共淘汰陈旧的小型聚酯装备约300万吨,淘汰落后抽丝能力约150万吨,印染行业74型染整设备基本淘汰。目前全行业1/3左右的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2005年翻了一番。

    在化纤设备领域,以大容量、高起点、低成本为特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化新型聚酯及配套长短丝技术装备在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目前正在向超大型化、柔性化、精密化、节能减排直纺新一代聚酯新技术方向全面升级,整套规模已由原来的引进6万吨/年扩大到40万吨/年,百万吨级新型PTA成套国产化技术装备也已研发成功。年产20万吨成套聚酯装置、日产200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等化纤机械实现了产业化。国产化的技术装备使行业新建项目投资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有力推动了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经过“十一五”期间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棉纺成套等设备已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其中,清梳联合机占国内市场总量的70%,精梳机和分部传动悬锭粗纱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机电一体化的剑杆织机成功推向市场并得到用户认可。

    此外,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等针织机械也都实现了产业化,印染机械中的节能环保的染整机械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取得了成效,非织造布机械在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也是成绩斐然。

    十项成套关键设备进展突出

    “十一五”以来,《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确定的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攻关进展突出。大容量涤纶短纤成套设备,新型清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等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机电一体化喷气、剑杆织机均已实现批量生产,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替代了进口,国内化纤、棉纺装备自主化率显著提高。纺粘、熔喷、水刺非织造布设备以及电脑提花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高速特里科经编机等针织设备均已研发成功,并推向市场,大大降低了纺织企业的装备成本。印染工艺参数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已经完成工艺点的检测,单机台的监测与闭环控制系统也研发成功,进入推广阶段。印染设备领域发展了大批具有节能、节水、减排潜力的新产品,国产前处理设备和连续染色设备已经可以替代进口。

    纺织机械产品机电一体化已向深层次的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系统化方向发展,节能技术在纺织单机和成套装备中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减排的新理念在印染和化纤机械设计中得到贯彻。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技术达到单线产能世界最高、原材料消耗最低的国际先进水平。国产数码印花设备的技术进步为印染及服装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产品附加值作出了重要贡献。

    补足设备先进性与可靠性差距

    国产纺机设备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完善。国产纺织机械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在可靠性方面的差距明显。虽然部分国产纺织机械在性能上比较先进,但可靠性不高,不能为用户所接受。此外,我国纺织装备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主要体现在自动化、连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一些差异化、节能降耗等高端纺机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专用件和配套件生产水平不高,整机产品稳定性较差,2008年辅助装置和零配件进口额4亿美元,占国内纺机部件总需求的40%。

    此外,我国装备制造研发与生产工艺创新结合还不够紧密,产品先进性与制造水平仍有差距。高端装备自主研发仍须加快突破,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成套生产线在国内尚属空白,高频高速针刺、高速热轧、湿法成网、双组份纺粘和熔喷等非织造布设备仍依赖进口,粗细联合、细络联合系统尚未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自主研发和生产的纺机在自动化、连续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整机可靠性方面仍有不足,无梭织机运转速度低于进口装备约10%,电脑自动化针织设备在运转速度、织物品质、编织控制系统等方面仍须提高。

    未来五到十年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向强国目标全面冲刺的关键时期,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纺织科技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并以此为支撑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2020年纺织强国目标的根本途径。为了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纺织机械行业应继续加强可靠性推进工作,研究主要纺织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分配原则和方法、故障模式及判据和可靠性各系统指标分配计算方法,制定“纺织机械可靠性测定试验评定规范”,建立统一可靠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使主要的纺织机械产品可靠性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佳)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