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优化升级是氯乙酸行业的重中之重
2010-11-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氯乙酸 纤维素
氯乙酸行业面临着上游原料大涨,下游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产业优化升级是氯乙酸行业的重中之重。这是记者从10底在南昌召开的2010年中国氯乙酸及上下游行业发展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双重压力影响市场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氯乙酸主要厂家生产情况基本正常,至5月初平均开工率达70%~80%。但在第二季度末期,随着国内氯乙酸市场逐渐进入淡季,迫于库存压力,不少企业开始降负,甚至有企业进入到停产检修期,国内氯乙酸开工率降低至50%~60%。而第三季度,我国氯乙酸市场并末出现大的改观,整体开工率仍然较低。进入四季度后,传统上的旺季并不旺,加上原料价格高企,不少氯乙酸企业承受了很大压力。
农药和羧甲基纤维素是氯乙酸的两个消费大户,分别占氯乙酸消费比重的34%和26%。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律先介绍,今春南方干旱、北方冰冻阴冷等极端气候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虫情较常年偏轻,农药使用及市场动销滞后。而草甘膦由于供过于求价格暴跌,大部分小企业逐步淡出,加之国家近期出台政策,低于30%含量的草甘膦水剂停产停销、取消出口退税,导致甘氨酸价格稳中下降,低负荷开工。中国纤维素醚行业协会秘书长丁长银介绍,由于羧甲基纤维素另一个主要原料精制棉价格暴涨,从年初的不足10000元,涨至目前的20000元,而羧甲基纤维素的市场价格仅18000元,产品和原料价格出现倒挂,严重影响了生产,也影响了对氯乙酸需求。
受节能减排因素的影响,目前氯碱装置开工率下降,而9~10月份又正是液氯消费的次旺季,液氯价格直线上扬。10月底,除西北地区外,其他地区液氯主流出厂价均在1800元以上,华东、华北地区市场价格更是高达2500元左右。尽管氯乙酸价格也有所上扬,但涨幅远不及液氯。
国内氯乙酸市场受到双重压力的特征突出,企业陷入“欲升不能、欲降不忍”的境地。在今年多数时期氯乙酸的价格大多围绕成本线上下波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有大约9万吨的新增产能进入市场,但目前已投入正常运营的寥寥无几。
四大问题制约发展
氯乙酸行业的困境既有目前市场因素,还因为有不少长期存在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首先,国内生产厂家多,装置规模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氯乙酸的生产厂家接近50余家,但拥有万吨级以上生产装置的企业仅有一半左右,其余为千吨级的装置,虽然单套装置能力相比前几年有所提高,但对比国外多为大规模装置的现状仍有不少差距。
其次,生产技术有待提高,高品质产品数量有限。除少部分大型生产装置采用乙酸酐催化连续法生产工艺外,其他厂家均采用落后的以硫黄粉为催化剂的间歇式生产工艺。工艺相对落后,乙酸及氯气消耗较高,产品多为二级品或一级品,只有少部分产品能够达到98%以上的高纯度。
再次,生产设备及控制手段差。与国外先进企业采用的连续化反应器或大容量氯化釜相比,我国企业多使用搪瓷釜作为氯化反应器,反应效率低、时间长;氯气分布不均匀,易发生过度氯化及氯化不足,影响产品的质量。
最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由于我国生产企业大多采用间歇硫黄法生产工艺,每生产1吨氯乙酸产品就要产出8%~10%的母液,另外生产只用一级水冷凝,尾气中有剧毒的乙酰氯及氯气溢出,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六项措施助推升级
针对上述情况,孙婧提出要从六个方面,加快氯乙酸行业优化升级的脚步。
第一,要加快产业技术进步。我国氯乙酸生产企业技术水平低,今后国内要自行开发或引进先进的工艺路线连续化生产,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带动国内技术的变革。
第二,要依靠规模求发展。要尽快淘汰一些落后的小规模装置,实现规模化经营,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但同时也要注意,由于目前我国氯乙酸的生产能力已经超出需求,因此新建和扩建生产装置要谨慎。
第三,要注重调整氯乙酸的消费结构,不断开拓新的用途。要继续增加氯乙酸在农药除草剂方面的消费量,还应拓展氯乙酸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尤其是要加快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
第四,应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产品质量指标。应对现有产品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及更新,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我国氯乙酸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五,大力开发母液的综合利用。母液中的乙酸、氯乙酸、二氯乙酸均为宝贵的化工原料,而乙酰氯是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成分,应加以回收利用。
第六,积极扩大出口,占领国外市场。目前发达国家对新建或扩建氯乙酸生产装置均持谨慎态度,而国际市场对高纯优质氯乙酸产品的需求量却不断增加,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我国乙酸及氯气便宜充足的优势,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扩大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