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人物访谈 >> 正文
胡海峰:煤化工产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2010-11-1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煤制烯烃 甲醇
  “虽然我国在煤化工领域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并逐步产业化,但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坎儿还没有迈过去。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令人深受启发,我认为煤化工产业一定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而跨行业多联产是煤化工发展的唯一出路。”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胡海峰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他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支柱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拿炙手可热的煤化工来说,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在回头看来教训仍然值得反思,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各地一窝蜂似地争抢上煤化工项目,有煤必化,逢煤必化。现在不光化肥、甲醇、电石、焦炭等传统产品严重过剩,就连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产品也存在过剩风险,成本优势到底能否抗衡石油路线还存疑问。“十一五”初期,大家认为原油价格在每桶70美元时煤制烯烃比石油路线有成本优势,现在煤炭价格涨幅却远远超过了原油涨价,经济优势并不明显。
  二是尽管我国已攻关掌握了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核心技术,但碳元素的利用率仍然较低,有效资源没有吃干榨净,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增加。比如煤制尿素、甲醇仅有30%左右的碳元素固定在产品中,大量的碳变为二氧化碳排放掉了。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对煤化工产业来说将是致命打击。
  “陕西是煤炭资源大省,具有发展煤化工的先天优势。煤化工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抛弃‘重速度不讲效益、重规模不求质量、重发展不顾环境’的传统思想,树立全新理念,跨行业大联合、多联产就是唯一出路。目前煤化工多联产是狭义的,不外乎是单纯的延伸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跨行业多联产不局限于此,而是通过延长产业链与跨行业耦合发展新模式,把相关行业的有效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实现物尽其用。”胡海峰认为。
  胡海峰向记者介绍说,比如煤制尿素的原料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分别可从焦化、火电、钢铁等企业排放的尾气中回收利用。焦化企业每生产1吨焦炭,就产生400~500立方米含有85% 有效成分(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的焦炉煤气。目前仅陕西省每年产生焦炉煤气大约130亿立方米,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能够满足10多套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装置生产原料一氧化碳加氢气的需要,而火电、钢铁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 和氮气,更是化肥生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仅10万千瓦机组产生的二氧化碳足够年产52万吨尿素生产需求。
  跨行业多联产在煤化工领域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针对陕西某大型煤化工企业将在韩城和黄陵分别新建年产500万吨焦化项目,胡海峰建议将其中的焦炉煤气全部回收,用管道输送到附近的下属两家大型化肥企业用作原料,或者就地转化为合成氨再送到化肥企业,还可就近利用火电、钢铁企业排放的尾气,这样化肥生产成本无疑将大幅下降。
  胡海峰告诉记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国未来5年的发展布局谋篇,绘制蓝图。在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煤化工产业一定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转变发展方式。胡海峰透露,正在制定的《陕西“十二五”能源化工发展规划(草案)》已形成初稿,他将对其中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出以上设想,力促行业可持续发展。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