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乙烯看中国炼化市场竞争变局
2010-11-1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乙烯 乙二醇 聚丙烯
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由中法两国股东共同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家大型中外合资石化企业,总投资10.13亿美元,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
公司成立于1990年11月,1997年底全面投产,股东为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化(香港)石油国际有限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目前已经形成10余大类30余个牌号的产品生产能力。各种产品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最近,关于乙烯的消息喜忧参半。
可喜的是,国家统计局10月21日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乙烯产量同比增长36.9%。目前,我国乙烯生产裂解技术和分离技术都已实现国产化。
令人担忧的是,中东大量低价乙烯对我国市场的持续冲击已造成一定影响。甚至有专家断言,到2015年,中国乙烯的开工率仅为54%,近半数乙烯装置可能停产。
“乙烯市场越来越复杂。这不仅是乙烯产业的问题,而且是整个炼化产业格局的变化,是我国炼化市场竞争环境的缩影。”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郭海涛强调。
乙烯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中东乙烯大量进入东亚市场早已开始,但它和我国石化市场从未像现在这样联系紧密。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资料统计显示,中东地区的乙烯衍生物2008年以后产能每年以1.8亿吨的幅度增长。其中,有1.7亿吨产能用于出口,约一半的产量出口到东亚地区。而中国是这些产品的主要出口地。今年上半年,中东乙烯对亚洲等主要市场的供应量大幅增加,幅度超过50%。预计到2015年,中东地区聚乙烯、乙二醇和聚丙烯等石化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量合计能达1682万吨。
而据美国斯坦福咨询公司(SRI)今年3月发布的预测报告称,全球乙烯及其衍生物需求量到2015年才达1.16亿吨。显然,需求量和产量间的差距将导致一部分实力弱的企业降低乙烯开工率。预测同时显示,5年后,东亚国家的乙烯装置将以两位数速度减产。
中东乙烯如此大范围扩张市场的原因何在?“成本是直接原因。”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原总地质师曾兴球说。
乙烯裂解原料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80%。原料越重,乙烯成本越高,即裂解原料的选择,决定乙烯生产成本。现在,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2/3的乙烯是以乙烷和丙烷作裂解原料。乙烷和丙烷主要是天然气的副产物。而中国乙烯生产以石脑油和轻柴油为裂解原料,它们主要是原油的副产物。而从全球看,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原油的25%至60%。这直接导致了乙烯及衍生品的成本差距。据有关专家测算,中东地区的乙烯、聚乙烯、乙二醇生产成本仅为我国的20%至30%。
中国炼化市场悄然生变
“从乙烯困局我们能看到炼化产业国内外竞争形势的悄然变化,即国际竞争国内化的问题,而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中国的石化企业,在国门内就能感受到彻头彻尾的国际竞争。”郭海涛说。
说到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就不得不提外资公司。
郭海涛介绍说,国际大炼化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有些以卖产品为主,但大多数参与竞争,是以合资或独资公司为形式的。组建公司的主要手段包括直接投资、并购中小企业、与国家石油公司合资或合作,以及控股等形式。
中国入世前,外资炼化企业大多持观望态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炼化业重心东移,欧洲和北美的炼化企业加快了向亚洲,尤其是环太平洋地区新兴市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速度。随着中国入世后过渡期的结束,中国成品油市场的逐步放开,外资炼化企业开始加快了在华炼油化工领域的投资。
近年来,外资公司加大了对有机中间体、精细化工和基础石化品的投资,逐步进入中国的石化下游加工和终端产品领域,目前在化工、三剂、涂料、日化产品、医药和农药等行业发展较快。BP是中国市场目前最大的醋酸生产商,市场份额高达30%。在中国聚苯乙烯生产中,外资企业的产能已占全国总产能的50%。拜耳公司在华主要发展涂料、聚氨酯、聚碳酸酯等业务。目前中国已成为拜耳在亚洲的第二大市场。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公司分别与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合资,完成几大乙烯项目建设。
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朱和研究,外资进入中国炼化市场的主要特点有:首先,部分跨国公司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捷足先登成为投资中国炼油领域的先导。其次,资源国石油公司凭借资源和成本优势,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炼油化工领域的主要外资力量。
如何应对国际竞争国内化
面对外资的全面渗透,中国的炼化企业面对的市场越来越国际化。那么,如何适应这种国门内的国际竞争环境呢?
曾兴球说,应对国际竞争,我们的炼化企业一定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从中东乙烯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为什么中国企业像中东一样从天然气中提炼的乙烷作裂解原料?有人说是中国的天然气杂质含量多。其实还是技术不过关。
“现在,国际大石油公司的核心技术都是一个团队的人共同完成,不是哪一个人就能掌握某项核心技术的全部。所以,我们虽然可以走‘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但不要心存幻想,核心技术人家是不会给我们的。我们也不能轻易把市场拱手送上,而应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曾兴球说。
郭海涛说:“对于中东乙烯的冲击,我认为,本来就应该有一批产能低、实力差的企业倒台。只不过中东乙烯起到了助推作用,让有能力的企业留了下来,这很正常。”
同时,他建议,中国炼化企业做强,需要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上下联动。政府要在产业政策、激励机制上引导,研究机构要做实质性的、彻底的、系统的科学研究,而企业要摒弃“大而全”思路,做出特色、做精优势产品。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