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产业政策》明确轮胎业发展方向
2010-10-2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轮胎 合成胶 天然胶 再生胶
10月11日,工信部发布了《轮胎产业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明确通过产品、产能、技术和投资审批等多方面调控手段,鼓励开发新产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轮胎行业的准入门槛,抑制轮胎产业投资过热现状。
■鼓励发展子午线轮胎
《政策》重点提出,轮胎行业要进行产品调整,鼓励发展安全、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宽断面、扁平化的乘用车子午线轮胎以及无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鼓励汽车企业使用新型轮胎,提高国产大型客车和载重车装配轮胎的子午化率,2015年基本实现轮胎子午化和无内胎化。
《政策》要求,到2015年,乘用车胎子午化率要达到100%,轻型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85%,载重车胎子午化率达到90%。要注重工程子午线轮胎、航空子午线轮胎和低速车辆子午线轮胎的开发。
同时,《政策》提出要严格限制落后的斜交轮胎发展。规定除航空轮胎外,不再新增斜交轮胎产能。淘汰年产50万条及其以下斜交轮胎和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生产线。限制发展有内胎载重子午线轮胎。
■抑制产能过剩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于今年8月30日发布了《关于当前轮胎生产经营情况的预警通报》,指出,轮胎行业出现了投资扩产过热现象。产能总体过剩,库存急剧上升,有的轮胎企业已开始调整生产计划,轮胎生产、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指出,现在轮胎业出现的产能过剩,是品种结构上的过剩,而非整体过剩。与中低档轮胎重复建设不同,高档、高性能轮胎依然供不应求。轮胎企业要从单纯依靠投资扩大规模获取眼前利益,向加大科技投入,从优化产品结构中获得效益转变,由高消耗、低产出,向低消耗、高产出转变。
《政策》提出,要引导轮胎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特别是汽车生产企业,共同研发轮胎新品种。鼓励建设服务于全行业的轮胎性能检测中心、评价试验场和工程技术中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引导和鼓励轮胎生产企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工信部此次发布的《政策》分别从产品、产能、技术、投资、节能、环保等多方面提高了轮胎行业的准入门槛,为当前的轮胎投资热降温。
《政策》规定,新建、改扩建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120万条以上。新建、改扩建轻型载重汽车子午线轮胎和轿车子午线轮胎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600万条以上。新建、改扩建载重、轻型载重、轿车子午线轮胎混合型项目,单品种生产能力也必须达到上述要求。新建、改扩建工程机械轮胎(巨型工程机械轮胎除外)项目,一次形成生产能力应达到年产3万条以上。
《政策》规定,新建、改扩建轮胎项目,综合能源消耗应低于950千克标准煤/吨三胶(天然胶、合成胶和再生胶)。新建、改扩建轮胎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应达到《橡胶工厂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69的要求,企业生产用水循环使用率应达到90%以上。轮胎企业必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达到技术规范并实行“三包”服务的产品,方能进入市场。
《政策》还对内资轮胎企业和外资轮胎企业的投资审批进行了规定。明确内资轮胎建设项目实行备案制,外资轮胎项目实行核准制。其中,外商投资新建、改扩建轮胎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以下的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认的有关部门核准;总投资3亿美元及以上的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认的有关部门报国家主管部门核准。
《政策》还规定,除搬迁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含兼并重组)外,在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2009年~2011年)内,不再新建、扩建轮胎项目。
■首次提出建立轮胎召回制度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者针对汽车质量和服务的投诉同比大幅增加。对汽车轮胎的投诉,从第一季度的2.6%上升到第二季度的6.0%,主要问题包括轮胎鼓包、轮胎胎面开裂和爆胎等。
《政策》首次提出,要建立包括翻新轮胎在内的轮胎召回制度。召回制度先从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Ml类车辆用轮胎开始实施,逐步在全部轮胎产品中施行。《政策》还对废旧轮胎的利用管理作出规定,严禁经销无三包轮胎。
虽然《政策》对轮胎召回制度的建立着墨不多,但这一新规定被视为轮胎业未来发展的亮点,及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