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煤制甲醇的工艺步骤和烯烃的下游工艺都已经十分成熟”,与会专家在9月3日至4日于北京举行的2009中国煤制烯烃技术经济研讨会上指出。
乙烯对外依存度近50%
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为1.79亿吨,中国乙烯的产量为1026万吨。另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08年中国石油产品进口总量为2.18亿吨,2008年乙烯当量进口量近1000万吨。我国石油和乙烯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和接近50%。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计,“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我国乙烯产能的增速将分别达到4.9%和5.6%,尽管如此,乙烯仍然无法满足下游市场的需求,2010年和2020年的自给率只有56.4%和62.1%。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侯世国在会上表示,以煤代油生产低碳烯烃,是实现我国煤代油能源战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烯烃的巨大需求量、煤炭的价格优势和石油资源的紧缺,使煤制烯烃项目极具市场竞争力。
煤制烯烃工业化条件初具
亚化咨询报告指出,煤制烯烃工艺流程包括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及烯烃聚合或生产烯烃衍生物五个关键环节。煤制甲醇的工艺步骤和烯烃的下游工艺都已经十分成熟,有多年的商业化生产经验。因此,甲醇制烯烃成为煤制烯烃的关键环节。
全球第四大石油和天然气集团道达尔石化集团基础化工部新技术与工艺研发经理WalterVermeiren表示,目前,由道达尔全球首创甲醇制烯烃/烯烃裂解装置(MTO/OCPPDU)于2008年年末建成启动,能够较好地处理煤制烯烃过程中产生的CO2问题,实现高达88%的碳利用率。
美国UOPLLC公司技术经理JosephGregor在会上表示,只要石油价格保持在60美元以上,煤制烯烃项目便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根据其报告,1980年以前,甲醇生产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1998年至2006年新装置主要建在具有价格优势的天然气田区域,2007年以后,大的产能增长主要在中国(煤制甲醇)。而中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格局决定了烯烃来源不能完全依赖石油脑裂解,煤制烯烃技术具备可替代性。
目前,国内的煤制烯烃技术包括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DMTO工艺和中石化的SMTO工艺,两者皆投入了工业化中试装置。其中,DMTO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今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明确要求在2009-2011年的规划期内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推进包括煤制烯烃在内的五类示范工程建成投产。对此,道达尔石化中国公司总经理GuillaumeLesage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在未来一到两年内,道达尔石化中国公司将密切关注煤化工示范工程的进展,因而不会马上在中国开展大规模煤制烯烃项目。但他对中国的煤制烯烃市场前景和公司MTO/OCPPDU装置持乐观的态度。
经济性和CO2处理是关键
侯世国特别强调了引导煤化工产业合理布局的重要性。他认为,必须严格控制缺水地区的煤化工项目上马。“希望能在煤炭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来开展技术,建设循环经济项目。”他说。
以神华的直接煤制油项目为例,神华煤制油项目每出产1吨油需要消耗17吨水,而且在转化过程中热能损失高达50%左右,加之国际油价起伏不定。“煤制油技术还远不能推广,有很多方面都需调整和完善。”侯世国说。
2006年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总投资高达195亿元的神华集团内蒙古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技术负责人武兴彬在会上表示,截至2009年8月,项目已进展到总体的81%,完成投资107亿元,经济性、技术的选择和CO2的处理是煤制烯烃项目的关键。神华包头项目发展负责人透露,目前项目投入的实际成本已超出可行性报告成本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