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塑料 >> 市场行情 >> 正文
LLDPE中期大箱体振荡 短期或将冲击11500
2010-10-12 来源:新华期货
关键词:LLDPE 中国物流业协会

  受长假期间外围市场大幅上涨的利好提振,节后国内商品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补涨。由于原油重回80美元之上,化工品表现十分强劲,节后首个交易日,LLDPE高开高走,最终报收于11000之上,创出四个月以来的新高。就后市而言,笔者认为,虽然技术图形上出现经典突破形态,表明后市上涨空间得以打开,但是从宏观层面看,由于“日本降息”带来的“货币量化”对经济复苏仍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尽管9月国内PMI出现普涨显示国内经济企稳,但社会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得去库存化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目前仍难以判明国内经济出现趋势性的回暖。综合来看,笔者仍然维持前期“LLDPE中长期大箱体振荡”的判断,虽然短期有望冲击箱体上沿11500。

  “量化”效应仍显短期特征,LLDPE中长期大箱体振荡格局不变

  回顾长假期间的宏观消息面,日本的突然降息无疑是重磅炸弹。5日,日本银行突然宣布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现行的0.1%降至零至0.1%。这是日本央行时隔4年多再次实施零利率政策。从深层次看,日本降息的主要动力来自国内。随着8月以来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核心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被明显削弱,经济复苏所面临的压力日渐显现,而前期出台刺激政策的效果也存在减弱的风险,因此日本降息的实质是利用汇市维护其经济核心竞争力,目的是确保其制造业出口的优势,进而力挺经济的复苏,防止经济出现紧缩。另外,还能够确保新内阁选举承诺的兑现,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但以笔者看来,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日本的突然降息实质上是进一步扰乱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有序步伐,并且还将造成汇率市场的“乱战”。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担心新兴经济体压低本币支撑出口的行为引起本国经济出现紧缩,进而出现推行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短期来看,二次“量化”能够刺激经济对外扩张能力,从而规避经济紧缩的短期风险,但中长期来看,依然无法解决高失业率带来的社会消费需求降低,反而有可能因为“量化”而出现社会资产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导致社会消费需求出现进一步的衰退,使得经济再次面临衰退风险。其次,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则担心发达国家推行二次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本币被动升值,降低了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在日本降息的示范效应下,各国势必会加大对汇市的干预,大量买入美元以阻止本币升值。尽管短期来看,政府直接干预“汇市”,控制被动升值的速度,看似能够稳定经济核心竞争力,但从中长期来看,其实是降低了经济抵抗风险的能力,因为在二次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下,经济体最大的不确定正是推行政策国本身。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日本降息开启了二次量化货币政策的预期,短期来看,商品市场受到“量化”预期的影响会出现上涨,但中长期仍需保持一定的谨慎。因此,LLDPE短期出现连续上行概率较大,但中长期大箱体振荡态势却仍然未变。

  去库存化形势复杂,经济回暖仍需观察

  10月1日,中国物流业协会公布了9月PMI数值。9月份中国的PMI为53.8%,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创近四个月来最高值。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呈现普遍上升态势。同上月相比,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降幅分别为1.9和0.3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上升较为明显,升幅超过4个百分点,尤其以购进价格指数升幅最大,达到4.8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国内经济趋稳态势比较明显,而且从PMI各个环节看,订单、生产量、原材料库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企业去库存化的迹象明显。不过在数据背后,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隐忧:首先,与市场普遍观点一样,笔者也认为9月PMI数值并不能代表趋势性,主要是季节性回升的结果,另外,由于国庆长假的存在,下月PMI数值或将发生回调,因此经济出现趋势性回暖短期还很难以判明。其次,购进价格指数出现连续大幅上涨,该指数经过最近两月连续上升,本月再次达到65%以上,社会通胀预期显现。社会资产价格的上涨,也使得企业去库存化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背景下,企业订单、生产量等生产活动的增加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数据失真。由于通胀囤货的预期,企业去库存化很可能会演变成社会库存的增加,因此,目前仍难以判明经济出现趋势性的回暖。而且,社会库存的大幅增加,反过来会抑制商品市场的上涨,因此,对LLDPE后市仍不可过于乐观。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蓝剑)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