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召开“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后三年停止审批或备案新建或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项目,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安排现代煤化工新的试点项目。
传统煤化工产业出现结构性过剩
传统煤化工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主要产品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全国焦炭的产能利用率在80%左右,电石约68%,甲醇53.6%,今年甲醇受进口剧增的冲击影响,开工率进一步下滑到44%以下。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焦炭新增产能3000万吨左右;目前全国在建电石项目31个、产能700万吨;甲醇项目25个、产能860万吨,这些项目全部投运后,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矛盾。
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分析,煤化工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煤多油少气贫的资源禀赋,传统煤化工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市场都比较成熟,投资又相对较低,易成为追求增长的热点;二是国际油价波动起伏、总体上升,替代石油产品的技术有所突破,为占领制高点和圈占煤矿资源,有的地区有煤矿资源,但是要带来项目,煤矿才给你,有的为了拿到矿就提出要项目,圈占煤矿资源,现代煤化工颇受投资者的追逐;三是市场信息失真不畅,对市场全球化、化工产品波谷周期化的认识不清,随波逐流,追求短期效益;四是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热衷于铺摊子、上项目,全面招商引资,一味地追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李宁宁透露,今后三年停止审批或备案新建或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项目。
现代煤化工还处示范阶段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态势有过热倾向。据不完全统计,各地规划的煤制油项目总规模超过4000万吨,煤制烯烃总产能2000万吨,煤制天然气共250亿立方米。上述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
“目前现代煤化工还处在示范阶段,大部分项目正在建设中,尚未形成产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袁隆华在会上说,目前部分煤炭资源产区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不顾生态环境、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现代煤化工工艺技术仍处于示范阶段的现实,不注重能源转化效率和全生命周期能效评价,对煤化工产品市场及竞争力等分析不足,存在急于进行产业化项目建设的态势,盲目规划布局了大规模的现代煤化工项目。
李宁宁认为,现代煤化工不具备大规模建设的条件。第一个制约因素是,现代煤化工在工程技术方面受到一些限制;它的副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二氧化碳捕集能力、二氧化碳处理现在还没有好的方式,这些技术也处在工业示范和研发阶段。现代煤化工排放相对较高,其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比较突出。
第二个制约因素是现代煤化工的投资强度比较大,煤制烯烃是石油路线制烯烃投资的两倍以上。现在一个示范项目投资约190亿元,同样投资,石油路线应该能生产100多万吨烯烃,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芳烃、碳八、碳九的产品,所以煤制烯烃的投资巨大,经济效益就要受到一定影响,它的风险也很大。
第三个制约因素是现代煤化工是高耗水的行业,现在示范工程的这几个项目,只要上到一定规模,每个工程年耗水在2000-3000万吨。实现情况是,煤资源集中在中西部,中西部都是比较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特别匮乏。
第四个制约因素是现代煤化工消耗煤炭比较多,要靠近煤资源地来建设这些项目。但是产品主要市场在东部沿海地区,产销区域分割使得产品运输压力较大,化工产品都是液体、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远距离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李宁宁强调,在诸多矛盾和制约因素的情况下,国家要有秩序发展现代煤化工,需要从各方面统筹规划,控制乱布点,根据承载能力,合理地规划布局现代煤化工项目。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试点项目,这几年要把现代煤化工的几个示范项目搞好,从工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综合全面评价再逐步考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