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仪器与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仪式暨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举行。据悉,这也是中科院在生命科学领域成立的首个科学仪器与技术创新中心。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徐涛表示,生命科学正从分子水平进入系统水平,从而更需要实验方法学的突破以及核心研究技术与关键装备的自主创新来支撑。
“科研仪器是取得领先成果的重要保障。”徐涛说,在诺贝尔奖的成果中,纯粹的科学发现所产生的成果仅占1/3,因仪器、手段及工具创新而取得的成果约占1/3,此外,由方法、思路创新取得的成果也约占1/3。
“精密科学仪器设备既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又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高技术的产业。”徐涛说。
不久前,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指出,我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空芯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仪器设备依赖进口;二是仪器创新投入较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刘志杰向《科学时报》坦言,他所在的实验室里,国产设备不超过30%,高端、贵重的科研仪器几乎都依赖进口。“尽管一些科研工作可以由商品仪器来完成,但依靠国外的商品仪器,很难获得一流的开创性研究成果。我国生物学家要想获得有特色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不能仅仅依靠国外的商品仪器设备,需要有自己的新思想和建立自己特殊的技术手段。”刘志杰说。
生物物理所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注重仪器创新,徐涛介绍,迄今为止,生物物理所共开发出100多种仪器,覆盖空间、仿生、辐射、分离提纯、光谱、波谱、图像分析、医疗诊断等领域。
据悉,中心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领导,依托生物物理研究所承建,将面向京区生命科学研究发展需求,主要围绕五方面任务开展工作。一是立足前沿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科研需求,开展生命科学研究所需通用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研制、新的方法学研究及其技术实现;二是以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重要仪器设备为载体,综合科研发展需求和学科交叉需求,开展集成创新,升级技术、提高性能、添加功能,充分挖掘大型仪器的潜力;三是接受京区各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仪器开发委托,开展各自学科研究领域专用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的创新研制;四是整合和加强北京生科院现有技术力量,打造精密机械设计与加工、精密光学器件设计与加工、通用电子线路设计与加工、基本控制软件编制与调试等专业技术平台和技术创新支撑队伍,为中心承担的仪器研制项目提供具体技术实现;五是举办与各种仪器创新相关的研讨和交流,为北京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的发展提供服务。
生物物理所研究员、中心常务副主任仓怀兴向《科学时报》介绍,中心实行以项目为载体的动态运行机制。中心将设首席技术专家,享受与“百人计划”同等的待遇。首席技术专家应是具体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组组长或主要支撑技术的负责人。这也是在当前科研体制之下进行的一种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