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月球车配 “铠甲”,给风电设备装“叶片”,替汽车做“脸面”,帮大型设备“降温”……凭借防腐耐蚀产品——一种“光洁如玻璃,耐蚀胜钢铁”的俗称“玻璃钢”的神奇材料,河南沁阳这个内陆小城,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蜚声国内外。
日前,沁阳市被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和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授予了“中国耐蚀产品研制示范第一市”称号,充分肯定了其玻璃纤维增强塑料(10630)耐蚀制品四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防腐耐蚀产品‘沁阳制造’从只求数量向扩量提质转变,从紧盯合同向市场转变,从传统手工操作到高质量、高效益、集约化、节约型的新型工业化的转变,凭借理念、路径和产业的深刻嬗变,才真正扬名天下。”沁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敬如意味深长地说。
起跳路径之一:内化前沿科技力量
与科研院所合作是沁阳企业的法宝。
沁菱公司自2006年起就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专门成立“特种材料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
沁菱公司主打的玻璃钢冷却塔行业中有一条“潜规则”:慎上新产品,每一代产品问世后总是乏人问津,直到2—3年以后才会被广泛应用,这期间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让很多人不敢去“冒险”。可沁菱在推陈出新上却显得“特立独行”,用其董事长张天敏的话就是:“善于吃第一口梨”。该公司的冷却塔从500吨做到700吨只用了2年时间,而现在已经发展到3500吨。如今,整个沁阳的玻璃钢冷却塔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3以上。
和沁菱一样,沁阳市200多家玻璃钢企业全都与大专院校开展了产学研结合,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特色产品。科技成果和专利申请量逐年翻番增长。玻璃钢产品种类已由单一冷却设备变为生活用品、军工产品、灯具、车辆配件、防火装饰板等18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德国、印度、尼泊尔、孟加拉、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苏丹、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起跳路径之二: 坐上高端产业快车
有了自主研发的“金刚钻”,就没有不敢揽的“瓷器活”。在科技力量的助推下,沁阳市的耐蚀防腐产业开始将触角伸向高端市场。
2006年,专营风电叶片制造的名都风电有限公司落户沁阳。两年基建和研发,去年11月,首支37.8米长的1.5兆瓦风电叶片成功下线,这也是我国首家聚酯体系兆瓦级叶片。
名都依托北航技术和自身科技力量,完成了从模具设计制造及叶片成型的全部工艺,并完全掌握了叶片生产的关键技术,在保证叶片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该公司完全拥有对该叶片的全部知识产权。以年产80台测算,该企业可创产值6亿元,利税2亿元。
锦辉等玻璃钢制造企业也打起了风电的“主意”,配套生产风电叶片机舱罩等产品,加上当地风电塔架的生产企业,“风电”产业渐成规模。
“下一步我们将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加快纤维增强塑料耐蚀产品研制发展步伐,努力将玻璃钢这一传统产业、基础产业变成我们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在接下2011年 “第五届国际腐蚀控制大会”会旗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