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国内聚烯烃市场红红火火,行情一路激流勇进,众多数据的出台也一一刷新了历史记录,而其中最夺人眼球的则非每月进口数量莫属了。但凡海关数据一经公布,在众多业者惊叹一声之际,市场也顿时疑云四起:聚烯烃进口数量缘何暴增?如此惊人的数量果真被市场全数消化了吗?
所谓解惑需先知惑,带着疑问,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海关统计,2009年1-6月国内进口聚丙烯总量累积达237.9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59.14%;聚乙烯进口总量为374.6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63.84%。
2008-2009年聚乙烯进口数量对比图(单位:万吨)
2008-2009年聚乙烯进口数量对比图
如此巨大的涨幅不免让人瞠目结舌,但我们认为数字背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
易贸认为,2008年底或2009年初,国内业者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持有悲观态度,在“去库存化”的行为后,社会的整体库存量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但随后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的经济恢复好于其他国家,致使需求迅速涌现,在内需被有效拉动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聚烯烃价格率先反弹,导致套利窗口的出现。此时,国内现有装置的开工率并不高,为大量进口货源涌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
此外,当时国外货源之所以便宜,我们认为与国外市场下游需求的严重萎缩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当说,相比中国市场而言,国外市场的恢复速度相对较慢,使得当时的供应出现过剩,供应商不得不寻求他法消化库存,于是不约而同的将苗头对准了率先恢复起来的中国市场,这也成为了上半年进口数量暴增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然,在提出“去库存化”这一概念后,我们又不得不问,当09年开局至今国内产量充足并且每月进口数量更是出现暴增局面的情况下,目前国内市场的“再库存化”究竟完成到了何种水平?由于社会库存这一概念尚未有准确的数据可以对之量化,市场实际的社会库存容量也不得而知,但就目前易贸了解到的情况所知,部分下游行业的成品库存已经渐渐恢复起来,社会库存的重建似乎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或基本完成,或即将完成。如果从这一角度分析,那么下半年进口量持续这种惊人涨幅的可能性较小,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但考虑到上半年订货船期的普遍延迟,或许三季度的月度进口量还难以出现锐减,即七八月份的进口数量还将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