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Turku 大学与Abo Akademi大学的学者发现功能化纳米微粒的稳定性与其表面所有的功能团密切相关。他们通过运用马尔文Zetasizer Nano粒度仪高灵敏的纳米级粒度与zeta电位测量能力,发现被聚亚乙基亚胺(PEI)功能化的硅土微粒可能具有潜在的生物靶向能力。此项研究已引发了癌细胞靶向功能的选择性纳米颗粒系统的研究。
生物医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针对特定细胞种群的靶向传递药物的应用。多孔且无毒的硅土具有作为活性成分胞内传递的生物友好介质的潜质。然而,对其原始微粒结构的修饰,例如接上显像剂或靶向剂、或覆上生物膜,会同时改变其体积与表面电荷。从而导致微粒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Zetasizer Nano不仅能够使用动态光散射(DLS)测量粒度,还能实现测定zeta电位。芬兰的研究团队对表面修饰实验结果进行表征时,发现影响功能化硅土微粒的悬浮稳定性的直接与间接因素。这个结果于2008年被发表在著名期刊Nanomaterial杂志上。研究团队于2009年在美国化学会(ACS)的著名杂志ACS Nano上发表了后续文章。他们使用相似的技术,开发了一种适用于癌症治疗的多功能纳米设备,其表现出异常好的细胞特异性。
具有靶向药物传递功能的纳米微粒,其体积、稳定性与细胞特异性与各表面修饰以及全表面电荷紧密相关。除了表面电荷与颗粒体积是纳米微粒生物分布的直接决定因素外,其他高相关因素,例如细胞毒性与细胞摄入效率,也与纳米微粒体积相关。动态光散射(DLS)技术是测定纳米颗粒尺寸的理想技术,而Zeta电位测量则表明其存在排斥力,并可以用来预测产品的长期稳定性。马尔文的Zetasizer纳米粒度分析仪,能够完全实现这两种方式的测量。并具有测量纳米级变化能力的灵敏度与分辨率,是生物医药学家的理想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