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企业动态 >> 正文
红太阳:有望步入环保农药第一方阵
2009-7-7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关键词:红太阳 环保农药 吡啶

红太阳(000525)近日正式发出与南京第一农药集团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产业升级的公告,备受瞩目的吡啶资产将注入上市公司。公司董事长杨寿海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资产重组方案如果成功实施,红太阳将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药龙头骨干企业,甚至能在三到五年时间里,步入世界环保农药第一方阵。
  红太阳的底气来自哪里?有机构和媒体甚至直接指称,“谁掌握了吡啶生产技术,谁就相当于拥有一台印钞机”,红太阳的吡啶碱及其吡啶碱产业链有什么独步天下的“秘笈”?

  2012年需求有望突破25万吨

  专家介绍,吡啶碱是一种含氮杂环类三药及三药中间体的共性化合物,被称为杂环类三药及三药中间体的“芯片”。80%的含氮杂环类医药、农药、兽药和大量的化学中间体均需要使用吡啶碱,甚至食品添加剂、烟草香料、子午轮胎、日用化工用品等也是吡啶碱的下游衍生物。统计显示,仅使用吡啶碱的农药品种就有50多种,合成的医药品种也有50多种,而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烟酸、烟酰胺也因为国内没有吡啶碱而迄今为止仍然依靠进口。

  作为全球第四代新型杂环类环保农药的吡啶碱类农药,不仅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而且对人及生物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符合农药产业的未来发展要求和趋势,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逐渐成为世界环保农药生产的主流方向之一。

  据相关统计,2008年世界吡啶类化合物的市场消费量约为15.5万吨,2003-2008年期间,吡啶类化合物消费量平均增长率12.2%,国内平均增长20%。其中50%以上是用于农用化学品,40%用于医药。据预测,到2012年全球需求量有望突破25万吨。

  记者从有关国内专家学者处了解到,吡啶碱的生产原料很简单,主要是甲醛、乙醛和氨等,但合成技术上很难突破,生产工艺极其复杂,核心技术被少数跨国公司垄断达60多年。

  最大产能达全球领先标准

  南京第一农药集团公司自1998年开始自主研制吡啶碱。2002年,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的中试装置投入试生产,却因工程化路径选择错误彻底失败,整套非标设备全部沦为废铁。经过不断探索和优化,2005年7月开始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吡啶碱大型化生产装置,2006年5月正式开车成功,今年1月份正式达产。

  据国内权威专家介绍,吡啶工程化装置开车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最为关键的俗称“芯片”的“芯片”——吡啶催化剂生产技术一直严格控制在美国人手中。研发人员于2008年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吡啶新型催化剂及生产技术。

  2007年3月,杨寿海决策在自主掌握第一套吡啶碱生产装置技术的基础上,在安徽当涂投资建设了迄今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年产2.5万吨吡啶碱生产装置,去年6月一次开车成功,并于今年2月取得吡啶含量99.9%、3-甲基吡啶含量99%的优质标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这两套生产装置不仅能满负荷稳定生产,而且装置运营状况和产品品质在前不久南京市科技局组织专家组的鉴定中被认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成功开发吡啶产业链项目后,南京一农作为唯一的起草单位与全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订“3-甲基吡啶”和“吡啶”两项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制订工作,并获批筹建“全国吡啶及其衍生物标准化工作组”。

  油价50美元也能有优势

  吡啶碱项目可拥有89项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同时开发出吡啶、3-甲基吡啶、2-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等产品。该技术利用丰富可再生的农副产品作为主要原料,不与人争粮食和石油。杨寿海称,即使石油价格回落到50美元/桶,其吡啶碱依然具有颠覆传统石油路线生产成本的显著优势。

  据悉,在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萎缩的形势下,依靠自主创新的吡啶碱产业链仍实现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公司的吡啶碱产品产销两旺,现在两套吡啶碱装置可形成年上交税金和年创利润数亿元。

  红太阳此次拟购买资产评估方法以收益法为主,成本法为辅,同时南一农集团承诺在本次交易实施完毕当年度起的三年内,对南京生化和安徽生化预测净利润的实现承担保证责任:如果南京生化和安徽生化实际盈利小于预测净利润,则南一农集团负责向红太阳以现金方式补偿预测的净利润差额。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注入的资产极大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有保障。

  杨寿海强调,由于农药行业的特殊性,新产品新技术从小试中试到工业化和投放市场具有较长的周期,未来至少三年其吡啶碱仍具有创新优势。未来几年,公司将吡啶碱产业链扩大至10万吨/年,仅杂环类农药就可以增加40余亿元的销售额和数十亿元的利润,公司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杂环类农药及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

  形成产业链优势

  公司指出,重组成功后,红太阳不仅拥有吡啶碱生产装置所有设备国产化、信息化带动工艺流程化和吡啶催化剂自给化的优势,而且还拥有吡啶碱产业产品链、生物链、循环链、全球营销链等“优势链”。

  通过吡啶碱延伸成功开发并形成工业化的产业链下游产品有20多种主要农药产品,这些产品符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要求,不仅是国际上增长潜力最大的三药及三药中间体,也是未来30年不可替代的超高效、低毒性、无公害、高活性的仿生物及手性环保农药产品。此产业链中的产品有望五年后占据全球环保化学农药市场份额可突破40%以上。

  有了这条产业链,生产杂环类农药的成本大幅降低。以吡虫啉为例,每吨的销售价格只有11万元,而进口吡虫啉曾经近400万元人民币一吨。目前,很多产品价格只卖到进口欧美企业同类产品的1/4甚至更低,却依然有不错的利润。另外若通过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生产吡虫啉等农药产品,不仅避免环戊二烯工艺路线原料有毒有害和三废多的弊端,而且可以生产吡虫啉、吡虫清、吡虫胺等高效低毒杀虫剂;综合利用氯代甲基吡啶等副产中间体,还可以生产吡氟氯禾灵、吡氟禾草灵、烟嘧磺隆等高效除草剂,实现了产业链产品、成本等综合优势。

  另外,在生产吡啶碱时产生的大量废气,可利用焚烧炉将废气焚烧产生热能后用于吡啶碱下游产品的生产,实现吡啶碱生产的零排放和高附加值成分的有效利用。据统计,通过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利用可年节约成本达1.8亿元。

  在国内,公司通过由点到面成功构筑“千县万镇”农资连锁新业态,门店已覆盖到全国28个省2098个地市县基础上,总数已达3600家。公司近10年来已成功获得五大洲99个农业主产国家近1000个农药产品的“绿色通行证”(注册登记证),产品出口105个国家。

  杨寿海说,利用南京第一农药集团已建成、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吡啶碱和HCN等两大环保农药产业链,加上原有的拟除虫菊酯产业链,红太阳将在全球独家完成占据世界环保农药市场70%份额的三大农药产业链,实现环保农药全面国产化的历史性创新变革,有能力率先在中国农药行业打造超百亿的企业集团,率先实现国际化。杨寿海豪言红太阳将在国内外环保农药生产、技术和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中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雯雯)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