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纤行业萎靡 新型纤维颇受追捧
2009-7-7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关键词:化纤 新型纤维 碳纤维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化纤的生产量首次出现了自1982年以来的负增长,但我们要看到,世界高性能纤维的不断创新却为化纤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是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创新与升级分论坛上传出的声音。论坛不仅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化纤企业家的信心,更为世界化纤业的良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性能纤维蓬勃发展
在各行各业普遍遭受金融危机影响时,世界主要高性能纤维生产厂家却靠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开发新品种,需求增长势头基本保持在两位数。论坛上,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主任罗益峰介绍了世界高性能纤维的进展情况。
金融危机对对位芳酰胺及其共聚纤维的影响相对小些,世界反恐战争的延续,劳动保护的强化和交通工具的轻量化、节能和环保化,进一步促进了它的发展。据介绍,美国杜邦投资5亿美元于2010年将对位芳酰胺产能扩大25%,并增加高卷曲加工丝“KevlarED”新产品;日本帝人公司计划投资60亿日元于2009年将Technora纤维产能扩大50%,达到3000t/a的规模,并将“Twaron”的产能提高15%,使产能提高至27500~28000t/a;韩国KOLON和晓星已先后实现了对位芳酰胺纤维的产业化,产能各为1000~2000t/a和1000t/a,其中KOLON自行研发独特的浆粕生产技术;中国目前有7家企业正研发和兴建对位芳酰胺纤维生产厂,预期到2010年将形成约5000t/a的总产能。
随着国外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新市场的不断开拓,玄武岩(BS)纤维有望成为第四大高强高模纤维。乌克兰现有4家BS纤维生产企业,其中一家与日本丰田汽车于2000年组成合资公司,专门生产汽车用消音器,现在产能1200t/a;另一家公司于2006年发明了一套崭新系列的BS装置,可降低生产成本使之低于E-玻纤,从而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现在产能近1000t/a。中国经过多年的研制,至少有6家公司投产:成都拓鑫玄武岩纤维实业有限公司开发了低能耗的装置,生产连续粗纱及织物,产能约为300t/a;牡丹江电力集团玄武岩有限公司已形成800t/a的产能;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正兴建1000t/a的生产线,预计全国的总产能约为2600t/a;北京安山纤维有限公司正在筹划大型安山岩纤维厂。
发展高新技术纤维是重点
在我国政府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指导、推动、支持下,化纤及相关企业通过产学研政结合、协同攻关、自主研发和创新,高新技术、差别化、功能纤维发展迅速。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叶永茂指出,目前耐高温芳纶1313、超高超强模聚乙烯、聚苯硫醚(PPS)、芳砜纶、玄武岩纤维等已处于由产业化到工业化阶段,包含原丝、碳化、复合材料一体化研究的碳纤维成套技术、芳纶1414、芳纶Ⅲ、lyocell等纤维正处于由中试攻关到产业化生产阶段,而PBO、SIC、PBI等纤维需要进一步中试或产业化攻关。
针对我国高性能纤维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叶永茂提出了新时期化纤行业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要充分认识到我国高新技术纤维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和亟待强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对重点项目支持力度,针对国际发展,找准薄弱环节,组织多方力量,搭建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
要充分认识高新技术纤维产业的风险因素,扶优扶强、突出重点,加强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实施;进一步加强工艺及设备的工程化配套研究,加强对耐高温耐腐蚀特种纤维材料及装备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纤维产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工作,加强各类技术法规、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与国际接轨力度维护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注保护和知识产权,提高维权能力。
“金融危机虽给化纤行业带来巨大困难,但同时也在催生高新技术,推动行业优胜劣汰、结构优化、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叶永茂对未来充满希望。
谨慎上马碳纤维
碳纤维是与会者密切关注的话题之一。近3年来,我国的碳纤维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主要表现在制约碳纤维的瓶颈––原丝技术有所突破。我们用自己的原丝生产出的碳纤维,性能指标基本上达到了日本东丽公司T300量级的水平,初步满足了国内军、民用产品的需求。同时还突破了实验室和生产线上的中试水平,已在国内建起了几个千吨级生产线,并且还有几个千吨级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其中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用自主研制的原丝生产出的碳纤维,经全面严格综合的评定,确认其已达到了日本T300量级纤维的水平。拓展的千吨级生产线已于2008年投产运行,其碳化设备则由美国哈泊公司引进,且其第二套千吨级生产线设备也已运达,正在安装调试,近期拟建成3000t/a的产能。江苏连云港的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则已加速建成了一条千吨级生产线,从原丝到碳纤维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设备自己设计制造,并已于2008年12月开始生产试运行,长远计划上要万吨级的生产线。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陈绍杰介绍,世界性碳纤维金融危机已经结束,2009年世界碳纤维可达到新的供需平衡,2010年会出现产大于销、供大于求的局面。对碳纤维的发展,陈绍杰提出五点建议:慎上碳纤维,如无可靠技术来源、无原丝和碳纤维的自主知识产权、无强大的投资能力以不轻举妄动为宜;碳纤维产品需经过严格技术评定;要注意下游产品的开发;工业领域的应用是产品开发方向;注意设计和制造技术。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