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国轮胎市场在刺激内需政策的情况下出现了回暖迹象。回暖信号给行业内许多人带来乐观预期和加快释放产能及扩产的冲动。那么我国轮胎市场需求是否真的复苏了呢?
回暖信号释放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去年下半年轮胎市场需求跌入谷底。今年3月份,在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汽车消费、汽车下乡、《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及巨额投资公路建设和灾区重建等政策措施的拉动下,国内轮胎市场需求明显出现回暖迹象,并释放出诸多回暖信号。
今年汽车产销量累计增幅进一步扩大。4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再创单月最高纪录:产量达115.68万辆,同比增长17.89%;销量115.31万辆,同比增长24.97%。而且发改委已明确今年汽车产业产销超过1000万辆,在2008年900多万辆的基础上增长10%的目标。这对轮胎产业来说确实是大利好。
根据《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千米,交通运输部已推出4.88亿元的巨额投资计划。公路建设项目的开工,必将促进国内客货运总量的增长,也必将拉动轮胎的需求。 .
中央扩大内需一揽子投资计划的十项措施已初见成效。无论是铁路公路重大基础建设、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还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建设,对汽车、运输提出了更多需求,这将给轮胎,特别是载重胎和工程胎带来难得的商机。
实施燃油税后,推动了公路运输业的发展。由于取消了成品油价外征收公路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收费,并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重卡车运营成本将下降。公路物流运输的增加,以及运输车型向重卡需求趋势,不仅有利于运输业的发展,也将有利于轮胎消费的增长。
在上述利好因素的刺激下,轮胎行业回暖迹象明显。据轮胎分会41家轮胎会员单位1~4月统计,产量和销售收入降幅已明显收窄,环比逐月增长,轮胎库存同比也有所减少。这些迹象表明,国内轮胎市场已出现回暖信号。
整体难言复苏
虽然轮胎市场确有诸多回暖信号,但同时也要看到,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全球经济衰退还在加深,汽车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下滑,受此影响,国际轮胎市场需求也随之急剧下降。从总体上看,利空压力大于利好因素,轮胎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整个市场一时还难以真正复苏。
第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全球汽车业持续萧条,美国汽车销量已连续18个月下滑,美国克莱斯勒、通用公司也先后破产。我国轮胎出口明显下降,据中橡协轮胎分会44家轮胎会员企业1~4月份统计,出口轮胎交货量和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18%和29%。
第二,国际贸易环境正在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今年4月,美国对中国消费轮胎提出特保调查,涉案轮胎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我国轮胎总出口量的37%和25%,一旦实行特保出口将下降6%左右。而且美国实行特保如果成立,WTO其他成员国可以不经调查,随时对我国出口轮胎实行特保措施,在全球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轮胎出口将受到更大的冲击。近期很难改变轮胎出口下降的趋势。
第三,我国轮胎产业产能整体过剩。前几年出现投资、发展热,平均每年以30%左右速度增长,经过前几年持续高速发展,我国轮胎产业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大量轮胎产品不得不返销国内市场,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扩产冲动又起
对于轮胎市场是否真正复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目前国内市场回暖迹象刚刚出现,就有许多企业认为市场已经复苏,继而尽力释放产能或开始扩产,出现再次投资扩产的冲动。另外,因受市场回暖信号的鼓舞,国内原已暂缓建设的扩建和新建的轮胎项目又开始恢复建设。据了解,山西双喜、青岛森麒麟、陕西延长、中化桂林等项目都开始有所动作,新一轮的投资扩产热潮已显端倪。
如果认为轮胎市场已经回暖,盲目释放产能或继续投资扩产项目,不仅将使前阶段全行业采取限产、减产去库存化的努力成效付之东流、前功尽弃,而且将导致再一次供需失衡造成更严重的供需矛盾而陷入困境。
由于国内远远大于需求的轮胎产能仍是悬在市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些产能在市场一旦好转时,就会很快释放出来,并将市场重新打回低迷状态。因此一定要预防新的过热、不能再盲目投资建设产品雷同的项目,或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轮胎行业缺的不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提升。要抓紧的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步伐,提高轮胎产品的技术性能和附加值。
总之,目前轮胎市场尚未真正回暖,复苏还有待时日。这一方面取决于企业限产力度,另一方面也要依赖国际市场回暖。国内企业如果不能有效自律,控制生产节奏,那么很难说中国轮胎将在世界上率先摆脱金融危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