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三大油企鏖战广东 争夺石油储备库
2009-7-23 来源:时代周报
关键词:石油储备库

    在等待加油时,贾先生也买了中石化油站做特价促销的矿泉水,但这丝毫没有减少他对于成品油再次涨价的抱怨。

  93号(Ⅲ)6.25元/升、97号(Ⅲ)6.77元/升、0号柴油(Ⅲ)6.02元/升。国家发改委宣布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在现行价格基础上汽、柴油每吨上调600元,中石化、中石油在广州的大部分加油站点挂牌价均以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执行。民营加油站点也没敢造次,紧随其后。

  但在安抚消费者情绪上,却各有其招。中石化闷声“坚挺”最高限价,尽管不愿意承认,但旗下站点确实出现特价促销矿泉水的象征性优惠;中石油拿出少数站点直接让利,油价每升便宜1-2毛钱;个别民营油站则用预付、月结优惠或者积分送礼等方式吸引顾客。

  广东油品需求高

  与重庆等地区的“高调唱反”不一样,广东成品油的批发价、零售价在某种程度上有一致稳定的步伐。

  “我们的批发价,基本上比中石化、中石油每吨低300块。”广东一家持有成品油批发牌照的民营油企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其成品油批发主要面向珠三角。尽管民营油企在新一轮油价上调中有了更大的批发让利空间,并试图让自己的价格比竞争对手便宜,但因其所占市场份额不多,不足于影响广东成品油批发市场价格。

  “2008年,两大油企在广东成品油批发市场份额占到90%左右。”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在两大油企主导的广东成品油市场,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价格相对稳定。虽然两大油企垄断的广东市场局面,已经被今年5月高调宣布以“低价”入市的中海油打破。但“虽说各个公司都有自身一套营销策略,但谁都不会贸然去破坏这个市场。”

  “自己卖给自己的生意,比较两者间批发价的竞争意义不大。两大油企的油在各自的内部系统消化后,已所剩无几。若两者调整成品油批发价,只在于两大油企欲将更多的赢利放在自身的上游还是下游业务。”香港大福证券[2.44 1.25%]石油分析师余晓毓认为,整体而言盈利都是属于一个集团。

  实际上,两巨头的竞争更多在零售市场。“国家制定的汽柴油最高零售价,就是鼓励它们竞争。”余晓毓说,在油价零售没有设置下限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降价来刺激销售,至于降价的幅度则实际上考验两大公司在成本控制上的实力。目前的情况是,两者在零售终端的挂牌价都大体一致维持在最高限价水平,表明“大家都想赚到更多的钱”。

  而广东成品油销售并不需降价刺激需求。“国内的汽车销量每个月都在创新高,尤其南方城市的民用车销量高于北方。”余晓毓表示,虽然上调油价,在民用车的销量非常大的前提下,汽油的需求实际上并没有减弱。

  中海油搅局

  尽管中石油、中石化有联手稳价的市场默契,但在抢占资源、市场上毫不相让,而随着中海油加入战团,竞争格局更显微妙。

  所谓的“石化双雄,划江而治”已成往事,实际上早已彼此“越界”。作为成品油的消费大省,广东市场早已是“兵家必争之地”,但这块蛋糕的分配还远未成定局。目前,中石化在广东乃至整个南方市场,批发、销售量以及加油站布点,都盘踞市场首位,对于零售仍然在大力拓展。

  但中石油要做大华南市场的姿态已经日益昭显。“把华南销售建成成品油年销量超千万吨企业,实现市场份额40%、50%的目标。”这是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在今年2月份来中石油华南公司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对于更为具体的计划,中石油华南销售团队表示,“华南市场份额在2010年达到33%,到2015年达到45%。即要利用5~8年时间,华南公司要实现成品油销量翻一番。”

  目前,中石油的炼油厂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在华南的销售,遭遇到了“北油南运”的运输瓶颈。为了实现成品油销量翻一番,中石油势必要解决供应瓶颈。今年3月,中石油终敲定在广东揭阳市惠来县投资建设年产5000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厂,该项目计划于2010年开工,可望在三年内建成投产。此外,中石油做大南方市场,“很大一个责任是为了其北方炼油厂能够顺利地生产而进行调控。”姚达明说道。

  随着中海油新进入广东市场,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中海油的进入,对中石油、中石化有牵制的作用。”上述的民营油企负责人说道,原油生产成本更低的中海油,相比两家无疑更有竞争力。为配合零售市场,今年3月,中海油在惠州的1200万吨炼油厂已经正式投产。

  但进入零售体系,对中海油来说是又一件很棘手的事情。“中海油进入的时间比较晚,拓展下游业务的成本会很高。”一位国内石油分析师向记者指出,中海油铺开网点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近年来,民营加油站点已经被中石化、中石油抢夺得所剩无几。

  一位佛山从事油品贸易的徐先生告诉时代周报,在佛山可以收购的民营加油站点已经很少,而他所在公司旗下的加油站点在前几年价位高时,已全部卖给了中石油。目前,“中海油在佛山的动作并不明显”。

  姚达明建议,中海油零售布点要两路并行。除了收购民营油站外,还需在新兴社区抢先布点。“新兴社区这点是肯定要布的,你现在不去做就会被抢掉。”

  但即便进入时间晚、门槛高,中海油必须走这一步棋。“它需要分担上游盈利的风险”石油分析师余晓毓指出,“中海油往下扩张是必须的,因为上游盈利波动太大,如果原油价格一旦往下行,其整体盈利的跌幅会很大。”

  “就产业链条构成的生产成本上看,中石油更有优势去削减这个零售终端的价格。”余晓毓总结道,80%原油依靠进口的中石化,在生产链条上根本没有办法去削减这方面成本,但油价下行公司则盈利。而中石油80%-90%原油均由自己生产,原油生产成本是可控的,但一旦国际油价走低,炼油则会发生亏损。国际原油价格仍然左右着这三大油企的盈亏。

  争夺石油储备库

  全球原油价格上涨迫使国内上调成品油价,并不能使得市场信服。在油价上调后,7月份的国际原油价格掉头连续下行,使得市场憧憬成品油价下调。

  《华尔街日报》刊文认为:目前中国正在加紧建立石油战略储备,4月以来大量进口原油。油价上调背后实际是通过价格杠杆,降低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这相当于“对冲”了政府加大石油储备的需求,进而打消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需求”的过度预期,延缓国际油价的上涨步伐,降低石油储备的成本。

  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高世宪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上调油价与石油战略储备,两者并没有直接关系,也没这个说法。”高世宪指出,调价是定价机制所致,也是与国际油价接轨的一个表现。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下行,根据定价机制,那么国内成品油价也会跟随下调的。

  高世宪称,国家石油储备项目一期项目已经基本完成。而广东省初定的两大项目,正在申报进入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名单。分别为“国家原油成品油储备工程”及“国家成品油储备深圳基地”。

  这两大储备基地不仅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同时对广东本地成品油市场供应具有调节作用,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后花园”。据已披露的消息,这两个项目均计划在2009年开工,其中“国家原油成品油储备工程”计划在惠州、粤西布点建设。

  目前,这两个石油储备项目,具体由谁来负责管理还没有确定。但对于着力布局广东市场的三大油企业来说,又是一个完善自身一体化链条的必争契机。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小杨)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