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石化 >> 企业动态 >> 正文
石化双雄可能再掀价格战 贸易商已暂停补货
2009-7-21 来源:北京商报
关键词:中石油 中石化 成品油价格

    随着7月27日新的计价周期逼近,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的预期越来越强烈。而全国汽柴油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在加剧,截至6月底,国内汽油供应关系比供求均衡时期盈余了100余万吨。业内专家向记者分析,在目前贸易商看跌不进货、汽柴油资源过剩的局面下,两大主营近期很有可能在批发和零售环节上再次展开“价格战”。

  而记者分别从中石油和中石化内部了解到,两大主营在7月的销售策略已经为下一阶段促销做好了充分准备。

  降价预期强烈贸易商暂停补货

  东方油气网统计显示,截至上周最后一个工作日(7月17日),计价期已过了16个工作日,三地原油价格已跌破了6%。在7月27日调价“窗口期”来到之时,三地原油变化率达到-4%已成定局,也就是说国内可相应调整成品油价格。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国家将在7月底下调成品油价格。

  在这种预期下,当前成品油批发市场表现十分平淡。中国加油站网主编黄顺敬向记者透露,目前市场上主营批发的销量持续疲软,价格也低位运行。

  “按照以往的规律,月底都是贸易商补货、进货的时期,主营批发的销售量会出现明显的上升。”黄顺敬表示,而在目前油价下调的预期下,“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贸易商基本上冻结了大量补货。

  在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钟健看来,调价预期的强烈正改变着市场的气氛与价格走向。“随着下调油价预期的进一步加深,在今后10天左右,两大主营单位或将采取更多的促销活动,国内油价下跌幅度还会进一步加大。”钟健表示。

  严重供大于求刺激促销政策出台

  目前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更是加大了两大巨头做促销、消化库存的决心。

据东方油气网统计,6月底时,全国汽油供求关系呈现着供大于求局面,比供求均衡时所需要的资源盈余了100余万吨,汽油库存与2008年1月相对均衡关系时相比,增加了50%左右。

  “这种汽油资源过剩的局面有可能迫使汽油零售降价竞争再度展开。”钟健表示。

  柴油方面,虽然供求关系基本呈现均衡局面,但消费量下降很快,6月比前两个月已降4%左右,这一下降节奏在7月初进一步加快,环比降幅已达10%左右。

  钟健认为,由于在柴油的消费结构中,直销、批发占了相当部分,所以,为了保证一定的销量,两大主营之间有可能在柴油批发环节进一步展开降价竞争。

  两大巨头做好“价格战”准备

  去年底两大巨头大打价格战的局面或将重现。当时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国内外成品油需求跌至谷底,市场供需极度不平衡。12月19日国家下调汽、柴油的最高零售价格每吨1160元和1270元。同时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也正式启动,新机制规定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这也成为了两大巨头大规模降价的导火索。

  去年12月25日,中石油在上海近150家加油站首次脱离最高零售限价,汽柴油平均降幅超过5%,拉开了两大巨头价格战的序幕。随后中石化应战,其在沪44个加油站降低了90号汽油、93号汽油、0号柴油三种标号油品的零售价,每升价格比中石油的“降价油”还便宜5分钱。

  而后,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回涨,国内成品油上调的预期加强。经过3轮针锋相对的竞争,两大巨头的价格战在3月份宣告结束。3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

  如今,在市场预期看跌且供大于求加剧的局面下,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似乎又再次为即将到来的“价格战”做好了准备。

  记者昨日分别从中石油、中石化内部了解到,7月份,中石油确定的经营策略是“扩量增效”,要求各企业贴近市场定价,将完成当月销售计划列为工作之重。在量价互动的过程中,中石油企业将更多地采用“薄利多销”的经营手段面对市场,并会频频采用降价促销的举措。

  中石化同样有备而来。进入7月后,中石化成品油外采大规模收缩,至7月上旬,外采计划全部停止并宣告完成,为今后加速排库做准备,以防库存资源贬值。

  “在市场呈现低迷行情时,竞争与务实的策略将是各个主营单位经营的基本方针。”钟健表示。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小杨)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