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化工 >> 企业动态 >> 正文
噱头?丹化科技 两度增发19亿募集资金只为乙二醇
2009-7-2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关键词:乙二醇 丹化科技 红周刊

两个月内两次增发,19亿募集资金几乎全部投入煤制乙二醇项目,大股东增发前悄然增持,丹化科技近期的举动向市场表明他们对煤制乙二醇项目的信心,同时,乙二醇项目也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公司的股价在复牌后三天内两次涨停。煤制乙二醇真的像公司和一些分析师所说的前途一片光明,还是如同当初的多晶硅、二甲醚,看起来很美,但更多的只是市场炒作的噱头?

两度增发只为乙二醇

7月13日,停牌7天的丹化科技公告表示,公司拟向河南煤业发行4689万股,募集资金约8亿,用于新建第二期40万吨/年的乙二醇项目。而河南煤业同意以约8亿现金认购公司定向增发股票。公司同时表示,若项目达产,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4.16亿元,年均净利润9.67亿元,项目总投资收益率29.73%。今年4月24日,丹化科技曾经公告向7名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募资10亿元用于建设第一期乙二醇项目。两次增发,时隔不足三个月。
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丹化科技证券事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河南煤业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煤化工设备制造、煤化工生产经验及相关人才,对于公司在煤化工方面的发展很有帮助,双方未来还将加强合作。

面临海外低成本产品的冲击

二度增发的消息公布后,一些券商研究员也纷纷表示看好公司前景,某券商分析师甚至给出了公司2011年每股收益1.27元,2012年2.99元的预测。
低成本海外产品的冲击,也是煤制乙二醇项目无法回避的问题。专门从事煤基能源化工研究的亚化咨询认为,虽然目前国内的乙二醇市场存在500万吨的缺口,70%的产品依赖进口,但预计2010年乙二醇世界总消费量将达到2188万吨/年,而总产能将达到2709.3万吨/年,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届时,中东地区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乙二醇生产与出口基地。中国市场必将成为中东乙二醇厂商竞相抢占的市场。
龚俊华表示,沙特等国是以低成本的乙烷为原料生产乙二醇,“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为例,这个公司是沙特的国有企业,我们听说沙特政府免费向公司提供乙烷,可以想象其成本有多低,因此即使产品运到中国依然很有竞争力。”根据亚化咨询的估算,中东目前使用乙烷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成本仅为250~300美元/吨,大大低于国内的煤制乙二醇成本。预计到2011年,中东地区的乙二醇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出口量将达995万吨。中国正是他们最看好的出口市场。
届时,国内的乙二醇产品能否承受住中东产品的冲击,尚不得而知。而在谈到中东地区低价乙二醇产品时,丹化科技的工作人员态度颇为含糊,并没有正面回答《红周刊》的问题。

需求低迷 乙二醇前景不乐观

公司项目达产后,乙二醇是否处于行业景气周期同样有待商榷。作为乙二醇的下游产业,聚酯和纺织工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巨大,今年的销售量、产量和盈利能力都将低于去年,因此对乙二醇销售商来说前景并不太乐观。众多聚酯厂商表示市场需求在下降,有些厂商甚至已经停产,因此下游对原材料乙二醇的市场需求增速缓慢。
丹化科技的工作人员表示,第一期煤制乙二醇项目将于9月试车投产。但据《红周刊》了解,目前公司的乙二醇产品尚没有接到任何订单,只是一些企业表示有购买意向。
而中原证券分析师李琳琳提出了质疑。她认为公司乙二醇项目的发展仍面临几个主要问题:1,乙二醇能否顺利开车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2,中东地区低成本乙二醇对国内产品的冲击有多大;3,公司产品建设周期与行业景气度周期是否能够吻合。李琳琳表示目前的股价已经超出了公司的合理估值区间。
在接受《红周刊》采访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龚俊华工程师对丹化科技所提出的煤制乙二醇的成本提出了不同看法。根据公司的披露,煤制乙二醇每吨的生产成本大约为2600多元,但龚俊华告诉《红周刊》:“公司的乙二醇项目并不像市场中想象的那么乐观。经过测算,我们认为煤制乙二醇的真正成本会在3200元/吨以上,甚至更高。因为煤制乙二醇还没有投产,目前给出的生产消耗主要是试验数据,并不是工厂数据。虽然在1万吨/年工业化试验成功了,但如果要真正实现20万吨的产能,成本必然会增加,经济效益必然会低于市场预期。”

 

注: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苒儿)
查看评论】【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