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新集团已在本月15日与其第一大股东佛山市塑料工贸集团公司(下称“工贸集团”)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广新集团以6.19亿元的总价,收购佛塑股份20.78%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受此消息影响,佛塑股份昨日大涨4.35%报收7.91元。
在6月15日达成的股权转让协议中,广新集团承诺将保持佛塑股份的主营业务不变。但由于大股东的变动,业内人士称,佛塑很可能会进行资产重组,并使佛塑股份的MBO弱化。证券分析师周先生分析,第二大股东富硕宏信里的一些股东有可能会被削去管理的职能,仅仅行使股东的权利。“比如董事长、总经理这些人可能会有变动”。
佛塑股份现任董事长冯兆征今年59岁,出任此位已有16年。一位与之熟悉的老员工评价,冯兆征为人低调,“在公司工作了整整20年,对公司的贡献不可磨灭”。不过昨日,佛塑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未有管理层变动的打算。
解析佛塑
MBO后走上亏损之路
广新集团的入主,标志着佛塑股份实行了7年的MBO走弱,佛塑股份也被业界称为一个MBO成功却企业失败的例子。
2000年5月,佛塑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当年佛山禅城区内第四家上市公司。在该公司工作了近25年的陈先生回忆,未上市前,佛塑的员工几乎人人都购买了公司的股份,很看好公司的成长,公司也曾被评为“中国企业500强”。
管理层出资收购股份
上市两年后,佛塑股份开始了自己的MBO进程。2002年6月19日,佛塑股份22名经营管理人员出资组建佛山富硕宏信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4133万元,其中佛塑股份董事长冯兆征和副董事长兼总裁总经理吴跃明分别出资147.5万元和141.6万元,富硕宏信的法定代表人为佛塑股份的监事冼镜崧。当时业界认为,成立富硕宏信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购佛塑的股权。
一个多月后,富硕宏信以每股2.95元的价格,收购了原二股东佛山市塑料皮革工业合作联社持有的1.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462%。
不过,MBO并没有给佛塑股份带来生机,此后,佛塑股份的业绩逐年下滑。公告显示,2002年和2003年,佛塑股份的净利润达到了1.16亿元和1.18亿元;2004年,公司净利润猛降至6745.64万元;2005年更是降至418.71万元;2006年,公司亏损9157.37万元;2007年扭亏之后,2008年再次爆出亏损1.96亿元。
4年内分红超过净利润
至今陈先生仍然认为佛塑的亏损是由于原材料和市场造成的,不过,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佛塑股份的MBO管理模式没有让企业受益。
在公司业绩不断下滑的时候,佛塑在2002年至2005年连续四年进行管理层分红。根据Wind统计显示,2002年至2005年间,佛塑净利润从1.16亿元降至418.71万元,总净利润为3.05亿元,但累计分红却达到3.44亿。其中,富硕宏信税后分红累计8155.01万元。对此,佛塑股份前员工何先生表示,佛塑股份实施MBO后,出现了管理层受益,公司未见收益的局面,也使很多人认为MBO后管理层是在做短线投资。
出现亏损减持股份
2006年佛塑亏损无红分后,2007年1月起,富硕宏信开始大幅抛售股票。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18日,佛山富硕至少进行了18批次减持,数量达到8222万股,套现金额逾4亿元。
在第二大股东富硕宏信大幅减持的情况下,佛塑股份的第一大股东佛山工贸集团也在不断减持手中的股份,并以公开征集的方式转让手中20.78%的股权。此次广新集团便是作为唯一的受让方,接受了这批股份,成为佛塑的第一大股东。对于佛塑股份的这次股权转让,市场给予极大的期待。几个月来,佛塑的股票也由最低三块多一直追捧至七块多。有佛塑员工表示,因为广新集团和佛塑股份都与轻工业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广新集团的入主值得期待。
关于MBO
MBO是ManagementBay-Out的缩写,简单地说就是管理者用少量的资金收购公司成为公司所有者的过程。上世纪90年代,MBO作为一种产权制度改革方式在国内兴起,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分离的局面。不过当越来越多的国有股通过MBO方式被低价转让后,MBO一度被指为国有资本转为私人资本的灰色渠道,2005年,MBO被国资委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