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体化工行情的走弱,进口PVC市场价格在2008年大幅下滑,至10月底成交价格探底到580至610美元/吨,较9月的880至890美元/吨的成交价格下滑幅度超过50%。巨大的价格顺差使得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PVC树脂的可能性增加,中国政府采取的反倾销保护措施逐步失效。
在6.5%的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按照580至610美元/吨的价格来计算,相当于全税的4936至5191元/吨。因此泰国、印尼供应商本就没有被列在反倾销的对象之列,因此自然拥有了进入中国内贸市场的优势。
退一步而言,即便加上幅度不同的惩罚性关税,部分供应商的货源也完全能够以全税方式进入中国市场。随着进口价格的继续下滑,理论而言所谓的惩罚性关税壁垒对于包括日本大洋、LG化学在内的几家供应商的货源已经或即将不存在制约作用。加之考虑到进口供应商大多可以接受远期信用证,考虑到后续的价格下滑空间,进口货源已经获得了重新获得以一般贸易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
“逐利”是资金的趋向,于是中国的PVC市场重新回到了2001至2002年的时光。贸易商、PVC制品企业纷纷“倒戈”,转向进口供应商。由于日本、韩国货源存在不同比例的反倾销关税,于是没有被反倾销的泰国、印度、印尼货成了“香饽饽”,大批的市场人士趋之若鹜。由于这些货源数量有限,并且供应商大多已经有了固定的销售渠道,因此大部分人目前也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而少数的幸运者则按照到货的成本进行预售,考虑到因为到货时间引起的价格下滑,保守估计每吨至少200至300元的利润。
此外,由于几家乙烯法工厂减少了深加工结转销售的数量,将销售重点放到了内贸市场,也促成了进口货源的放量成交。进口PVC市场出现的需求增加属于较为正常的结果。
中国海关所公布的进口数据,明显证明了进口PVC数量的猛增。在2008年的10月,进口PVC数量跌到3.83万吨的谷底之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出现了巨幅的增加,2008年的12月进口量达到了12.1万吨。
进入2009年,PVC进口数量再次呈现逐月上升,而在2009年的2月和3月的进口数量猛增到19.5万吨和21.3万吨。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PVC进口总量达到53.11万吨,较2008年同期增幅达到147.58%。
在所有的进口PVC中,以一般贸易进口的树脂数量出现了大幅增加,在2009年2月的进口数量中接近半数,而在3月的进口数量中,更是达到了50%。而3月中国的实际产量为71万吨,因此在中国市场上,进口货源已经占到了总需求量的22%。